国产动画电影十年:从“国漫崛起”到全产业链布局
国产动画电影十年:从“国漫崛起”到全产业链布局
在即将开启的2025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和《熊出没·重启未来》两部国产动画电影将会展现出中国动画影视制作的最新水平。它们的前作都已是票房收入最靠前的国产动画电影,很有可能,“国漫崛起”的话题会又一次被带上高潮。
过去十年,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经历了飞速发展。从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启国产动画电影投资热潮,到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35亿元票房跻身全类型国产片票房总榜第四,再到2023年《长安三万里》在故事场景和特效制作上的突破,国产动画电影不仅摆脱了“低幼”标签,更赢得了成人观众的认可。
在这十年间,一批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不断涌现,如《白蛇》系列、《罗小黑战记》、《大鱼海棠》、《深海》、《姜子牙》等,它们共同塑造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繁荣景象。而在这背后,是多家动画电影制作公司通过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布局,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熊出没》:从特种电影设备到全产业链布局
2012年首播的《熊出没》动画片,塑造了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经典形象。自2014年起,《熊出没》每年春节都会推出一部大电影,到2024年,《熊出没·逆转时空》的票房已接近20亿元。
《熊出没》的成功,离不开其出品方华强方特的全产业链布局。作为一家从特种电影设备起家的企业,华强方特掌握了特种电影放映的核心技术,并在多个相关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围绕“熊出没”IP,华强方特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商业化体系:
动画电影与系列片:以方特动漫为制片主体,华强方特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管理团队,保证了系列开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主题乐园:在全国经营的37家主题乐园中,有不少以“熊出没”IP为重点主题。
衍生品开发:通过合作授权商,推出包括牛奶、零食、玩具、箱包等在内的系列衍生品。
在电影制作环节,华强方特制作团队是绝对主角,外部公司参与较少。2024年上映的《熊出没·逆转时空》中,深圳瑞云科技、江苏原力、万麟文化等业内顶尖公司在图像渲染、3D技术、声音制作等方面提供了支持。
光线传媒:打造动画电影生态矩阵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上映,标志着国产动画电影开始受到成人观众的认可。光线传媒旗下的彩条屋影业,通过投资和扶持动画制作公司,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合作生态。
彩条屋的核心团队包括:
- 《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饺子
-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深海》导演田晓鹏
- 《伞少女》团队咕咚动漫工作室
- 《大鱼海棠》制作团队彼岸天文化
这些团队在动画电影制作中相互合作,保障制作流程的专业稳定。彩条屋通过33%左右的占股比例参股多家动画公司,形成一个强大的品牌矩阵。同时,光线动画专注于内部动画电影作品的全周期生产,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布局。
追光动画:自编自导的“工作室路线”
追光动画创始人王微坚持走动画电影自编自导的“工作室路线”。通过精心招募专业团队,追光搭建了涵盖项目开发、设计、故事板、剪辑等十余个步骤的制作周期体系,实现了对预算与制作周期的精准控制。
在起步阶段,追光采用“核心团队+个别非核心环节外包”的模式,形成完整的创作链条。近年来,为了追求更好的电影视效,追光在保持核心环节自主掌控的同时,也开始与更多外部公司合作,形成了稳定的合作伙伴生态圈。
北京精彩:投资者与产业链培育者的双重身份
北京精彩通过《雄狮少年》系列电影展示了其在动画电影领域的实力。核心人物张苗凭借多年电影行业经验,既扮演着有眼光的投资者角色,也致力于培育完整的动画产业链条。
《雄狮少年》的成功得益于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明确的分工协作。参与制作的公司如上海优塔数码、苏州明客动漫、厦门凡塔斯等,都是业内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这种模式体现了年轻一代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行业生态:细分领域的专业公司崛起
在国产动画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中,一些公司在细分制作环节崭露头角,如北京大波浪(动画剪辑)、原力动画(三维动画技术)、兔将(立体视觉)等。这些公司的崛起,进一步完善了整个行业的生态体系。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长安三万里》,国产动画电影在过去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面对中国电影观众的包容与期待,国产动画电影展现了持续创新和突破的能力。未来,随着更多优秀人才和创新作品的涌现,国产动画电影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