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至数九,黄河畔的温暖习俗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27: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至数九,黄河畔的温暖习俗

冬至过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居民们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数九”之旅。从冬至那天起,每九天为一个“九”,一共九九八十一天,直到春暖花开。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通过画九九消寒图、写九等方式,记录每一天的变化,期待春天的到来。这些古老的习俗不仅增添了冬日的乐趣,也寄托了人们对温暖春天的向往。

01

九九消寒图:冬日里的艺术创作

九九消寒图是古人记录数九进程的一种方式,也是冬日里的一份独特艺术创作。最常见的消寒图是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便是冬尽春深的日子了。

除了梅花消寒图,还有圆圈消寒图。将宣纸等分为九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种记录方式不仅美观,还兼具了天气预报的功能。

02

写九:文字里的春意盎然

“写九”的习俗始于清代,与画图相同,这种数九的方式是选取每字九画的九个字,每划代表一天,每字代表一个九,九个字代表九九八十一天。在旧时成都的青石桥,就有卖这几个字的,以供老百姓填画,是当时人们的冬至乐趣。

03

数九歌:口口相传的智慧

各地的数九歌虽略有不同,但都生动地反映了不同“九”期间的气候和物候变化。比如北京版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长沙版的“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八九七十二,麻拐子田中嗝;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04

现代传承:科技时代的文化坚守

虽然现代科技已能精准地预测天气,但数九习俗仍在民间流传。每至数九,人们会念叨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提醒自己添衣保暖,也在心中默默盘算着新春的临近。在一些地方,学校还会组织学生绘制九九消寒图,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数九习俗不仅是一种计时方式,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慎终追远的孝道文化。它提醒人们不忘根本,珍惜当下,期待未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一起慢下来,感受这份来自黄河畔的温暖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