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让非遗在平江路“潮”起来
数字化赋能,让非遗在平江路“潮”起来
“一河一街古城韵,半部江南水乡诗。”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八方来客。这里不仅是一条简单的古街,更是一座活着的江南文化博物馆,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
数字化让非遗“潮”起来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正以创新的方式传承着古老的非遗文化。作为苏州非遗保护的重要窗口,这里汇集了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苏绣、缂丝等传统工艺,到评弹、昆曲等表演艺术,无不展现着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为非遗保护插上了科技翅膀。2014年起,苏州启动了大规模的数字化保护工程,以平江街区为核心,构建起覆盖420平方公里的实景三维模型。这一数字孪生技术,让古老的平江图在虚拟世界中重现生机。
“云游苏州”App的上线,更是让非遗触手可及。打开App,用户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非遗手工作品,还能在线下单,将心仪的工艺品带回家。而“惠姑苏”App则专门设置了“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创”等栏目,全方位展示非遗文化。
科技赋能,让文化传承更有温度
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正在创造全新的体验。狮子林推出的“狮林·园宇宙”项目,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通过5G网络和VR技术,游客不仅能实地游览,还能戴上VR眼镜,从空中俯瞰园林全貌,感受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
更值得一提的是,姑苏区首创的“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将街区内的传统民居、古井、古树等元素进行数字化记录。这项工程不仅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更在数字世界里重建了一座“孪生古城”,让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保存。
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漫步平江路,你可能会遇到身着汉服的年轻游客,她们在古意盎然的街巷中拍照留念;也可能听到评弹与吉他民谣的奇妙和鸣。这里,古老与新潮交织,传统与现代共生。
在祯彩堂缂丝体验中心,年轻学徒们在非遗大师的指导下,潜心学习这门古老的织造技艺。而在街巷的另一边,网红咖啡店与传统茶馆比邻而居,各展风采。
展望:让非遗在数字时代绽放新光彩
尽管数字化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非遗传承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如何培养更多年轻的传承人?这些都是未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苏州大学教授方世南认为,非遗传承创新要面向未来,与时代需要、科技创新、大众审美相结合。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非遗保护与传承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这座承载千年记忆的江南水乡,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数字时代,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