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快走,真的能让你更长寿?
冬天快走,真的能让你更长寿?
冬天来了,很多人会选择宅家避寒,但你知道吗?最新研究发现,冬天坚持快走不仅能显著提升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改善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只需每天半小时,不出三个月,你的身体会发生惊人的变化。
冬天运动,效果翻倍
研究表明,冬季运动的能量消耗比其他季节更多,健身减脂的效果也更好。这是因为低温环境下,身体为了维持体温,会不自觉地增加热量消耗。此时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能更有效地促进脂肪分解。
此外,冬季运动还能带来以下好处:
增强心肺功能:在冷空气中运动,虽然初时会感到不适,但随着身体逐渐适应,心肺系统会被迫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氧气输送效率。
改善情绪:冬季是抑郁症等季节性情感障碍的高发期,适量的体育活动能够释放内啡肽等“快乐激素”,有效缓解压力,提升情绪。
提高免疫力:低温环境会刺激免疫系统,让身体产生更多的抗体以应对寒冷环境中的病原体。另外,低温环境会导致血管收缩,使得病原体在体内传播的可能性降低。
如何安全进行冬季运动
虽然冬季运动好处多多,但也要注意科学运动和安全防护: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冬季适合选择一些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户外运动中,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滑雪、滑冰等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中、老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注意运动时间:很多中老年人有晨练的习惯,而事实上过早起来锻炼,空气中含氧量比较低,污染物也比较多,对身体并没有好处。如果确实要选择早晨锻炼的话,建议等太阳出来以后。年轻人由于身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强,体质较好,体力恢复较快,冬季健身时间可以安排在早上和下午。中年人身体状况一般都处于下降趋势,适应能力稍差,冬季最好的运动时间段是日中,尽量不要在晚上睡觉前进行运动。
做好热身和拉伸:冬季从室内到室外,温度骤然降低,会使皮肤和肌肉立刻收缩,若马上开始锻炼,有可能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因此,冬季运动前后都应做10-15分钟的热身、拉伸运动。冬季锻炼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节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切忌大汗,过于疲劳。平时缺乏运动经验的健身者更需要量力而行,逐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在运动时讲求循序渐进。运动结束后,也应做5-10分钟的放松和拉伸运动。
注重保暖和装备:冬季户外运动很容易造成手、脸、耳、脚等部位的冻疮,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当然,注意保暖的同时也不能穿得太多,因为刚开始运动时因为寒冷而衣服穿得过厚,密不透风,等运动一段时间开始出汗后,皮肤得不到呼吸,随着出汗增加,冷热交替,运动之后容易导致感冒。因此,冬季运动时,应选择保暖同时轻薄透气的功能性衣物去锻炼,运动结束后,也应及时增加衣物,防寒保暖。
科学补充水分:冬季天气干燥,户外运动中人体水分会加速流失,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十分重要。建议尽量选择糖分少的饮料,如温开水和矿泉水,运动前两小时喝水300-500毫升;运动中则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补水,每15-20分钟补液120-250毫升。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后人体感觉较热,但不宜过快饮用冰水或冷饮,应同样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补水。
特别提醒:老年人和小孩需谨慎
冬季冰雪天气增多,也增加了跌倒的风险,容易导致骨折、脱位的发生。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在这个季节进行室外活动要做好防护,没有特殊情况尽量避免长时间外出。老年人和小孩,应该穿具有防滑性能的鞋子,要注重鞋底纹路的深浅,保持鞋底与地面形成较大的摩擦力,减少摔倒的风险。另外,行走的时候,特别是老年人,尽量带一些辅助工具如多脚拐杖,以维持身体平衡。行走时要尽量避免可能导致摔倒的因素,如路过有积水、积雪、结冰的区域,特别是表面有一些斜坡而且比较光滑的地方,这时候一定要小步慢走,双脚离地时间尽量要短,不要抬得很高,否则容易摔倒。我们常说“企鹅步态”,在雨雪天特别管用,外八字形像企鹅走路一样,增加脚底跟地面的接触,这样对摔倒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所以,冬天不要宅在家里,快走出家门,用运动拥抱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