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水稻价格波动:农民如何应对挑战?
黑龙江水稻价格波动:农民如何应对挑战?
2024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600亿斤,但近期水稻价格却出现波动,这让不少农民感到焦虑。在“全国产粮第一县”黑龙江富锦,当地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粮价,保障农民利益。
价格波动下的农民困境
在富锦的粮食收购交易大厅,种粮大户王来表示,虽然目前水稻收购价为1.36元/斤,比预期高出0.02-0.03元,但整体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部分区域水稻价格已跌破保护价,显示市场供大于求。大型米业公司对后市持看跌态度,进一步影响市场信心。
政策托市稳粮价
面对价格波动,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稳定市场:
扩大收储规模:中储粮在黑龙江扩大玉米收储规模,并以高于市场平均收购价格每吨约100元进行收购。目前,中储粮在黑龙江省已启动玉米收储库点71个,日均玉米收购量达4万吨左右,水稻收储库点109个,日均水稻收购量达6万吨左右。
增加收储库点:佳木斯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收储库点从最初的5户增加到36户,确保农民能在几十公里内找到收购点。
提供检测服务:当地粮食检验监测机构在粮食收购旺季免费为农民提供检测服务,并指导农民科学储粮。在富锦,检测人员携带快速测水仪等设备上门为农民初步化验粮食等级,10分钟左右可出结果,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近200户农户。
贷款贴息支持:相关部门主动为符合条件的5家粮食加工企业申请200多万元贷款贴息,提升粮食就地加工转化能力。
农民的应对之道
面对价格波动,农民也在积极调整策略:
适时售粮:不少农民选择等待合适时机售粮,避免低价抛售。如王来所说:“从我们把粮食收到家以后,就一直在等价格,希望多卖一些钱。”
订单农业:一些农民选择与企业签订订单种植合同,锁定收益。例如,在江苏涟水,开展“涟水大米”品牌订单种植的规模已达5万亩以上,带动更多种植户赚取产业发展的收益。普通稻价格才1.2元/斤,而优质稻能卖到1.5元/斤。
科学储粮:政府和企业为农民提供科学储粮指导,避免因“地趴粮”导致粮食霉变损耗。在富锦,检测人员携带快速测水仪等设备上门为农民初步化验粮食等级,10分钟左右可出结果,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近200户农户。
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
为应对市场波动,黑龙江省正积极推动水稻产业升级:
推广新技术: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制定2024年农作物栽培技术模式汇编,在全省适宜区集中连片、系统推广大豆生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70余项,推广大垄密植技术5126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212万亩。
品牌建设:借鉴“涟水大米”模式,通过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江苏涟水大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进平表示,2024年,大米厂的经济收入同比上涨60%左右。
循环经济:益海嘉里等企业在黑龙江推广“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将稻谷加工成品牌优质大米,副产品稻壳作为生物质能燃料发电,稻壳灰提取白炭黑、活性炭、多晶硅等高附加值产品,米糠则被用来榨取高营养价值的稻米油。
政策红利助力增收
除了市场和产业层面的支持,农民还能享受到多项政策红利:
生产者补贴:稻谷生产者可获得每亩300元补贴。
农机补贴:水稻抛秧机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畴,最高可补贴18750元。同时,抛秧机在购机时还能享受农机购置补贴,6行级别能享受到37195元补贴,10行级别能享受到60750元补贴。
未来展望
虽然当前黑龙江水稻价格面临波动,但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加上农民自身的积极应对和产业升级的推动,黑龙江水稻产业正朝着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正如佳木斯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控科副科长梁伊所说:“通过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的‘双轮驱动’,保证农民手中的余粮能够应收尽收。”
对于农民来说,既要关注市场动态,也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同时积极拥抱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在价格波动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