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星语3.0:AI赋能天文观测,开启“智能望远镜”新时代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40: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星语3.0:AI赋能天文观测,开启“智能望远镜”新时代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近日发布新一代天文大模型“星语3.0”,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天文观测领域的深度融合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大模型在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树立了典范,更是天文观测史上首例大模型的成功实践。

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道路上,天文望远镜犹如人类洞察星辰大海的“照相机”。相较于单体望远镜,大型望远镜阵列凭借其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较低的成本以及显著提升的观测效率,已成为现代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望远镜数量的激增,如何高效管理与协同这些复杂设备,成为当前天文界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传统的观测模式严重依赖观测助手与科研人员的人工协作,观测计划的制定与调整需考虑气象条件、数据采集、实时分析等多重因素,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介入,导致观测效率受限,科研人员精力分散。

“星语3.0”的诞生,正是对这一困境的革新性回应。它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底模和百炼平台,利用超过30万份专家订正数据进行了深度学习训练,在天文物理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专业实力。如今,这款大模型已经成功接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望远镜阵列——Mini“司天”,开启了智能化天文观测的新篇章。

在实际操作中,“星语3.0”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自主能力。当接到“观测某星体”的指令时,它会迅速查询目标星体的精确坐标信息,并及时反馈给观测人员。在得到确认后,它将严格按照预设计划自动进行观测,无需人工干预。曝光结束后,它不仅能高效回收并处理数据,还能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智能判断目标源的观测价值,并据此为科研人员提供下一步的观测建议。这种全程自动化、智能化的流程,极大地减轻了人力负担,使得科研人员得以从繁琐的操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与天文发现之中。

“星语3.0”的接入,仅仅是其赋能天文观测之旅的开端。未来,它将全面接入国家天文台的大型望远镜阵列“司天”。作为我国天文学家为时域天文学量身打造的国家级重大天文基础设施,“司天”项目预计到2030年将拥有72架米级望远镜,每晚产生的处理后数据量可达约140TB,有望成为全球巡天效率之冠。星语大模型的深度融入,无疑将使“司天”如虎添翼,实现前所未有的高效观测与数据处理能力,科研人员将彻底摆脱繁重的观测操作,全身心投入前沿理论研究与创新性发现。

国家天文台人工智能工作组智能体开发方向的李瑀旸博士强调:“星语3.0”正在向智能体方向演进,旨在构建一个“One For All”的天文+AI新范式。它将持续吸收天文各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融合现有的科研模型、算法及成果,形成强大的知识库与决策支持系统。这一转变将显著降低天文学家在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中的沟通成本,大幅提升科研效率,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揭示宇宙的深层次秘密,而非困于观测过程的技术细节。

“星语3.0”的问世与应用,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天文观测领域的巨大潜力,更预示着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望远镜”时代已然来临。在这个时代里,科研人员将与AI携手共舞,以更高的效率、更深的理解,共同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推动天文学研究迈向新的高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