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深圳“321”模式:让1000个家庭重获团圆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55: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深圳“321”模式:让1000个家庭重获团圆

2024年10月,离家40年的徐先生终于坐上了回家的高铁,见到了失散已久的亲人。这是深圳市救助管理站通过“321”特色寻亲模式成功帮助的众多案例之一。自2019年以来,这一创新模式已成功帮助800多名受助人员寻亲返乡,成为民政救助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

01

“321”模式: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关怀

“321”模式是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的一套高效寻亲工作法。具体来说:

  • “3”指的是三个信息发布平台: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网和老虎游戏机科技寻亲平台。通过多渠道同步发布寻亲信息,扩大信息覆盖面,提高寻亲效率。

  • “2”代表两种资源统筹:一方面整合政府内部资源,与公安部门、街道办等建立联动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与公益机构合作,形成多方合力。

  • “1”则是一支专业的寻亲队伍。以刘盛福为带头人的寻亲工作室团队,通过长期陪伴、耐心沟通,深挖线索,建立受助人员的个人信息档案,为寻亲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02

科技助力:让寻亲更精准

在寻亲工作中,科技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DNA-Y族比对、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让身份核实更加精准高效。同时,工作人员还会通过口音辨析、食物偏好等细节来缩小查找范围。

例如,在帮助徐先生寻亲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就是通过他歪歪斜斜写下的一个人名和一个街道名,借助公安科技手段进行大量数据比对,最终成功匹配到户籍信息。经过DNA鉴定确认亲属关系后,徐先生终于在离家40年后回到了家乡。

03

人文关怀:让寻亲更有温度

除了科技手段,人文关怀同样不可或缺。对于许多长期滞留的受助人员来说,他们往往存在精神或智力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在“盛福寻亲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受助对象家人送来的锦旗和“寻亲成功案例档案”。这些背后,是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故事。工作人员不仅关注身份信息的核实,更注重与受助人员建立信任关系,通过日常的陪伴和交流,帮助他们回忆起更多细节,为寻亲提供线索。

04

春节特别行动:让爱回家

春节前夕,是救助站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深知,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团圆时刻,能让失散人员在年前与家人团聚,意义尤为重大。

2025年1月,离家30年的李某荣在春节前回到了安徽合肥的家乡。当他坐着轮椅出现在村口时,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前来迎接。堂弟李某新说:“这是今年春节最开心的事了。”

为了帮助李某荣回家,工作人员不仅通过网络发布寻亲启事,还联系了寻亲志愿者协助核查。当得知李某荣因担心成为家庭负担而犹豫不决时,工作人员又积极联系当地相关部门,为他恢复户籍、申报社会救助政策,消除他的后顾之忧。

05

1000个团圆故事:民政为民的生动诠释

一个个让爱回家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弱有众扶”,朝着精准、高效、温暖、智慧救助的目标不断努力,在深圳这座“大爱之城”继续书写更多寻亲回家的奇迹。

随着“321”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相信会有更多像徐先生、小海、李某荣这样的游子,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踏上回家的路,实现与家人的团圆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