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再登春节热度榜首:一部剧的长红密码
《甄嬛传》再登春节热度榜首:一部剧的长红密码
2025年春节期间,《甄嬛传》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在台湾地区,这部2011年首播的古装剧已经连续三年在春节期间进行24小时马拉松式播放。据统计,今年的观看人数更是突破6.1万,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自2022年春节开始,台湾八大电视台每年都会在YouTube上进行《甄嬛传》的马拉松式播放,已经成为许多岛内民众的“固定日程”。据统计,第一年观看人数就破万,第二年达到3万,而今年更是创下6.1万的纪录。截至本月15日,八大电视台统计该剧总观看次数已达492万次。
《甄嬛传》为何能在播出13年后依然保持如此高的热度?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首先,该剧本身的质量过硬。从剧情、人物塑造到演员表演,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导演郑晓龙曾表示,该剧的成功在于“综合分数高”,从内容、角色、国民度、下饭效果、话题度、深刻度、爽感和细节充实度等多个维度来看,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其次,该剧具有很高的社交价值。在互联网时代,一部剧的热度不仅取决于其内容质量,还取决于其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效果。《甄嬛传》已经成为一种互联网亚文化,观众不仅在追剧,更在玩梗、二创、讨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甄嬛宇宙”。
再次,该剧的主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许多宫斗剧不同,《甄嬛传》并没有美化封建皇权,而是对其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剧中的皇帝被刻画成一个冷血、狡诈、多疑和阴狠的统治者,而甄嬛最终成为了一个敢于屠龙且成功的女性角色。这种对权力的批判和反思,使其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
相比之下,2025年春节期间其他热门剧集虽然也受到关注,但都无法与《甄嬛传》的持久热度相媲美。例如,多部“剧N代”如《异人之下2》《乡村爱情17》《鹊刀门传奇2》《无所畏惧2》虽然定档春节,但这些续集作品面临着创新乏力、口碑下滑等问题。而春节档电影如《封神第二部》《唐探1900》《哪吒之魔童闹海》等虽然阵容强大,但都是新作品,缺乏《甄嬛传》这样的长尾效应。
《甄嬛传》的成功也体现在其商业价值上。2025年1月11日,“甄嬛爱不停——甄嬛传小主节晚会”在澳门银河综艺馆举行,剧组成员时隔13年重聚。虽然晚会引发了一些争议,如被指过度营销、票价过高,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剧的商业价值和观众基础。
《甄嬛传》的长盛不衰,不仅是一部电视剧的成功,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超越了单纯的娱乐价值,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正如社会学家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所说,该剧与观众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种纽带使其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实现长红。
在当今影视行业,如何延续一部作品的生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甄嬛传》的成功经验表明,高质量的内容、深度的主题、良好的社交价值和适度的商业开发,是实现作品长尾效应的关键因素。对于未来的影视创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