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防疫攻略:口罩+洗手,健康回家
春运防疫攻略:口罩+洗手,健康回家
随着春运大幕的开启,人员流动性显著增加,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上升。当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正处于季节性流行期,其中甲型流感(H1N1)最为高发。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南北方省份检测到的流感病毒超过99%都是甲流。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如何在春运期间做好个人防护,保障自身健康?以下是一份实用的防疫攻略。
个人防护措施
规范佩戴口罩
在公共交通工具内全程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建议三周岁以上的儿童和老人佩戴口罩。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症状者,建议佩戴N95或KN95等颗粒物防护口罩;其他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保持手部卫生
在接触公共物品、垃圾、厕所等可能携带细菌和病毒的区域后,要及时洗手或进行手消。若有条件,使用流动水给孩子洗手,并保持洗手时间不低于20秒。若无流动水,必要时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尽量避免在机场、车站候车大厅等人员密集场所长时间逗留。在公共场所,保持适当距离,减少在人员密集处停留,避免与有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的人接触。
做好物资准备
出行前可按需备好口罩、酒精湿巾等防护物资。在孩子和老人就坐前,可使用消毒湿巾对座椅前方的小桌板或其他需频繁接触的位置进行擦拭消毒。
健康管理要点
及时识别症状
甲流的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一般在症状出现的第2、3天,体温可以达到39-40℃,同时伴有畏寒、明显的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也会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儿童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合理用药
一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等症状,应该把握好黄金48小时,及时自检或前往医院就诊。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是常用的抗流感药物,但需遵医嘱服用。其中,奥司他韦需服用5天,不可过早停药,以免产生耐药性。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建议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症状较重时要及时就诊。
其他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流感的流行强度低于上个冬季流行季。但只要当前处于流感的流行季,人群暴露或者发病存在风险,还是推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以后,可以减少发病,甚至减少进一步发生重症的风险。所以只要6月龄以上、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的人群,如果现在还没有接种,还是推荐及时接种疫苗,仍然可以起到保护效果。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咳嗽和打喷嚏时,可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入带盖垃圾桶中;不要随地吐痰。注意房间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在寒冷地区注意在开窗通风同时,要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注意保暖
离开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后,应及时洗手洗脸并更换衣物,有条件的话及时做好衣物的清洁消毒工作。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春运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顺利与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