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攻“宝贝回家”,让寻亲不再遥不可及
大数据助攻“宝贝回家”,让寻亲不再遥不可及
2024年9月,一起震惊全国的拐卖儿童案件终于传来好消息:在“梅姨案”中被拐的最后一名儿童欧阳佳豪被成功找回,这标志着该案9名被拐儿童全部团圆。这一突破性进展的背后,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寻亲领域的创新应用,展现了科技如何为公益事业插上科技翅膀。
“宝贝回家”寻子网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首个公益寻人网站。经过18年的发展,该平台已经注册了40多万名志愿者,成功帮助13394个家庭实现团圆梦,其中走失被拐家庭团圆6069例。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有力支撑。
在“梅姨案”中,南昌铁路公安局南昌公安处庐山车站派出所的民警汪挺运用大数据分析,成功锁定了最后两名被拐儿童的线索。通过分析被拐儿童小时候的照片,结合人工智能进行跨年龄识别,警方能够在短时间内从海量人群中筛选出高度疑似对象。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寻亲效率大幅提升。
除了人脸识别,DNA比对技术也在寻亲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欧阳佳豪的寻亲案例中,警方通过采集疑似对象的DNA样本,最终确认了身份。这种生物识别技术的精准性,为寻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宝贝回家”不仅依靠技术,还建立了完善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在线上,通过制作寻人视频在抖音等平台扩散,利用头条定向发布寻人信息;在线下,开展实地走访调查,联合爱心企业将失踪儿童信息传播到全国各地。这种全方位的寻亲模式,大大提高了成功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宝贝回家”的寻亲效率也在持续提升。从最初一个月找到一个,到后来一周找到,再到如今每天帮助3-4个家庭实现团圆,技术的应用让寻亲不再遥不可及。
未来,“宝贝回家”将继续深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时加强与警方、各地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合作。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为更多离散家庭照亮团圆之路。
正如“宝贝回家”创始人张宝艳所说:“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手段去寻找失踪的孩子,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忘记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完整的家庭。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回到属于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