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
全国爱耳日: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
2024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5亿人面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25亿。我国听力残疾人数已达278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在听力保护和助听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科技助力听力重建
人工耳蜗是目前治疗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最有效的手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余力生教授介绍,该科室已成功完成2000余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中包括来自西藏、新疆等地的数百名贫困聋儿。余教授强调:“耳蜗植入让患者完全获得听力,与正常人一样。尤其是孩子,将迎来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在江苏,有一群特殊的工作者,她们既是力声特人工耳蜗的使用者,也是力声特公司的员工。陆菊萍、龚茹娜和于晓清,这三位曾经的听障患者,如今已成为力声特的康复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听障人士重获新“声”。
陆菊萍在植入人工耳蜗后,不仅恢复了听力,还考取了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康复老师。龚茹娜则从一名听障患者转变为康复指导老师,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于晓清在植入人工耳蜗后重新回归职场,现在她也在力声特担任康复老师,帮助更多听障人士。
科技创新提升助听效果
除了人工耳蜗,助听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台湾阳明交通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发起“老龄化、听力与公共健康研究员计划”,推动OTC(非处方)助听器理念,旨在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够方便地获得助听设备。
基于深度学习的耳部穴区自动分割技术正在为传统中医耳穴疗法插上科技翅膀。研究人员开发的K-YOLACT算法,能够精准识别耳部66个穴区,为智能化耳穴疗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科学用耳,预防听力损失
虽然科技在助听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预防听力损失同样重要。专家建议:
- 避免长时间处于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
- 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
- 注意耳部卫生,避免过度清洁
-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听力问题
此外,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婴幼儿10月龄至1周岁时未发展出语言能力
- 中老年人在嘈杂环境中听不清对话
- 经常需要将电视音量调大
- 出现耳鸣、眩晕、恶心等症状
听力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从人工耳蜗到智能助听器,从耳穴疗法到科学用耳,科技正在为我们的听力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共同努力,珍惜听力,共享美好生活的每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