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景迈山: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一山青绿践行“两山”理念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14:1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景迈山: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一山青绿践行“两山”理念

景迈山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所在之地,这里不仅保留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古茶林生态景观,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景迈山藏于如梦似幻的云海之中,长在西南多民族聚居的山林里。这座神秘的古茶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景迈山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所在之地,“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缓冲区面积11927.85公顷,两条河流将其三面环绕,使景迈山成为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形成了5片古茶林、9个传统村落、3片分隔防护林的景观格局,神奇秀美,惊艳无比。

景迈山是著名六大普洱茶山之一,景迈茶不只是高扬的香,更是独属于它的山野气韵。光阴流转,茶香漫漫,景迈人承祖先遗训守护茶林,以传统技艺潜心制茶,在原始森林的自由淳朴中,注入世代传承的景迈之魂。

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布朗族、傣族、佤族、哈尼族……都是景迈山中人。千百年来,他们与茶共生,同度岁月风雨,守护一座山,传承一脉香。他们在天光云影间,用聪颖热烈装点起了一座神秘古茶山的婀娜多情,浓墨重彩,生生不息。

冬有云海,春育新芽,夏有清凉,秋不萧瑟。景迈四时更替,风光旖旎万千。古茶山中岁月悠然,在古朴宁静的村落中,在舒适别致的民宿里,闲与友人温杯烫盏,坐看茶山云卷云舒,超然物外的天地间,那是生命岁月最温和美好的瞬间。

人在茶中,茶在林中,这就是景迈山。若你曾与景迈山邂逅,你是否也念念不忘那拂过景迈的山风,那杯手中再也放不下的景迈茶香。若你还未曾与景迈山见面,你是否也心心念念,那座令世界都为之惊艳的茶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2024年9月底,秋日的爽朗长风再一次在景迈山涌起,此时正值“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一周年,也是“沿着边境看中国·云南篇”直播之“生态文明迈向和谐之旅”开播之际。在直播里,记者的任务是在景迈山上为大家“寻宝”,在“寻宝”的过程中讲好景迈山一山“青绿”践行“两山”理念的故事。

在“生态文明迈向和谐之旅”直播景迈山部分中,记者有幸成为了一名见证者和讲述者。在深入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时,看到了在漫长时光中,当地人与茶相伴、以茶为生的和谐之景。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之共处的智慧,造就了景迈山“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盛景,也就是在这里,寻找到了珍贵的“茶茸”——螃蟹脚,感受到当地人对遗产地“绿水青山”的保护。景迈山的古茶林自形成至今,不施肥料、不洒农药,主要靠自然落叶和草本植物层提供营养,以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来防治病虫害。这里有种子植物134科1500种,有野生脊椎动物250种以上,保护野生动物150种以上,景迈山保留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古茶林生态景观,是“云南澜沧国家森林公园”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寨“寻宝”环节里,走进了糯岗古寨。这个景迈山上民风淳朴、风貌依旧的傣族传统村寨,如今特色民宿、制茶体验等旅游项目备受游客喜爱,旅拍、研学等新兴旅游产业丰富了这里的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也聆听了当地百姓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据了解,现有63家企业在景迈山发展“茶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业”,年接待旅游人数达21.2万人次以上,实现生态旅游经济收入1.1亿元。

2023年10月,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项“国字号”殊荣不仅是对景迈山多年来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的最高肯定,也是对这片土地上勤劳人民智慧与汗水的深情颂歌,更是普洱市“绿水青山成色更足”的生动体现。除此之外,景迈山翁基古寨荣获云南省30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芒景村荣获中国十大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景迈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村,惠民镇被评为云南省生态文明乡镇、绿美乡镇。景迈山获得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2022年成为中国唯一上榜《国家地理》杂志“2022全球最佳旅行地”。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如今的景迈山,“森林—茶林—村落”呈现林、茶、人“三位一体”生态空间,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画卷,用“生态名片”诠释了神奇景迈。

景迈山的茶叶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生态文明的象征。这里的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世代茶农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也记录着他们如何在绿水青山间探索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之路的故事。当地政府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茶农和茶企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景迈山还积极推广茶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随着景迈山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茶商慕名来到景迈山。当地政府和保护管理机构,不断提升和完善遗产地的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通信网络,同时,通过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景迈山”“普洱景迈山茶”等茶品牌,使得景迈山古树茶价格均价从2010年的500元/公斤增长到现在的800元—1200元/公斤。2023年,景迈山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5.17亿元,同比增长31.55%。

坚持“山上保护,山下发展,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景迈山围绕古茶林文化景观,大力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特色食品、休闲康养、信息服务六大产业,加速构建多元融合的生态产业格局,全面推动景迈山区域高质量发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一周年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

如果说景迈山的“绿水青山”是这里的先人留给当地人民的财富,那么现在“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景迈山实现了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也让绿色成为景迈山最动人、最闪亮、最耀眼的底色。

图片故事

以茶为生。景迈先祖曾说,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终有死亡之际;唯有给你们留下茶树,就可世代传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茶,是景迈山人的图腾,千百年来,他们世世代代敬茶爱茶。茶,是安身立命之本,桑田变幻,他们始终种茶养茶。茶,是离不了的烟火寻常,日出日落,饮不尽岁月绵长。千百年来,景迈山各族人民以茶为生,因茶而兴,感恩于茶,各民族遵照祖先遗训,信仰爱护大自然,把茶林的种植模式一代代传承下去,与此同时,古茶林也守护供养着敬爱它的民族。

蜂王树。在景迈山,云雾遮掩下的参天古木冠世独绝,而有一棵被称为“蜂王树”的古榕树最引人瞩目。在这棵树上密密麻麻地筑有70多个蜂巢,每到茶花盛放的季节,这里的野蜂便化身为授粉使者,穿梭在古茶林里,年复一年,使景迈山古茶叶的品质不断进化。这棵“蜂王树”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景迈山的奇迹,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景迈山的各族人民也用他们传承的智慧,守护着这棵古老的榕树和整个景迈山的生态平衡。

人在茶中、茶在林中。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世界上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是可持续的山地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的杰出代表。它彰显了景迈山世居民族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并与自然长期和谐共生的朴素生态伦理和卓越生态智慧,是人类农耕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9个自然村寨立于半山坡间,5片古茶林、3片分割防护林和古村落间隔分布,成为了“人在茶中,茶在林中”“村寨住在茶林中”“人、茶、林共生”的山地人居环境典范。

因茶兴业。据统计,自2023年9月以来,景迈山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为当地走出一条“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入强劲动力。澜沧县将坚持“山上保护、山下发展、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围绕古茶林文化景观,大力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特色食品、休闲康养、信息服务六大产业,加速构建多元融合的生态产业格局,全面推动景迈山区域高质量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