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肠道微生态与大肠癌筛查新技术:M3CRC检测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22: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肠道微生态与大肠癌筛查新技术:M3CRC检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大肠癌的筛查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传统的肠镜检查虽然准确,但因其侵入性和不便性,许多高风险人群往往选择逃避检查。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大肠癌筛查技术——M3CRC检测,以及肠道微生物与癌症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关注肠道健康。

检测准确度的重要性

提起大肠癌,不少人会先关注大肠瘜肉,老医生解释因为两者关系密不可分。「除了少部分长期潰瘍性腸炎患者,有機會出現非瘜肉引起的癌症病變以外,其餘九成以上大腸癌均與瘜肉相關,雖然並非所有瘜肉均會演變成癌症,但及早通过肠镜检查出来,在瘜肉體積尚小時予以切除免除後患,這種做法最為理想。」

传统检验瘜肉的方法,要依靠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不过始终属于入侵性检测方法,对部分病人来说会带来不适。老医生表示:「麻醉及检查的过程並非最辛苦的,反而是病人要服用瀉藥才最容易令人感到不適,但即使採用其他影像掃描的檢驗方法,同樣需要清空腸道,才能清晰見到腸道中是否有瘜肉存在,變相服用瀉藥成為無法取代的過程。近年政府推行的大腸隱血篩查,雖然能夠以非入侵性方法,檢驗大便中隱血含量而推断是否患有瘜肉,可惜準繩度只有七成左右,对于体积较小的瘜肉,敏感度更弱。

肠镜是确诊瘜肉及肠癌的准确方法,但入侵性检查令不少人因此犹豫不决,延误检测时间。

高危一族应定期检查

正因为肠镜检查带来的不便,令不同人士产生顾虑,四十岁群组正值拼搏期,工作太忙分身不暇,难以腾出时间到医院进行检查,拖到五十岁时仍未见到有症状出现,于是选择懒惰继续回避,即使后来真的下定决心检查,但经历过后泻药之苦后,事隔一段時間后再次被告知需要重新检查时,决心有可能不及上次。瘜肉有分不同种类,以数量、大小及形状来区分它的致癌风险,如果首次肠镜后发现瘜肉属低风险,大可五至十年后才再覆检,但万一风险偏高,或许需要一至三年就覆检一次。我之前有位八十岁的肺癌病人,大便情况不太理想,他以前有做过肠镜切除肠内瘜肉,因此担心今次是否瘜肉复发,但考虑到年事已高,以及接受肠镜检查带来的不适,他于是向我咨询是否会其他检查方法。

幸好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发出全球首创的M3CRC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大便中某些细菌基因(M3)评估瘜肉及大肠癌风险,除了过程简单方便,对于小瘜肉的敏感度较隐血筛查更高出数倍,「虽然最后该位病人接受M3CRC检测后,瘜肉风险属于中高程度,依然需要进行肠镜检查,最后发现两粒瘜肉并予以切除,但对于医生及病人来说,有多点数据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肠镜检查,令低风险的患者免除肠镜之苦,甚至及早发现患癌风险较高的个案,尽快接受治疗增加存活机会。

进食太多红肉,易增加罹患大肠瘜肉及肠癌的风险。

肠道微生态与癌症息息相关

老生常谈,预防胜于治疗,瘜肉是否会发展成癌前病变,除了取决于瘜肉种类及人体基因,老医生强调饮食习惯及肠道细菌亦是关键,「确实近年西方饮食文化流行,确实令大肠癌个案有上升趋势,因此注意饮食少吃红肉,戒烟戒酒均对预防肠癌起关键作用。另外近年本地及外地均有大量研究显示,肠道内细菌有机会改变肠道基因,从而令患癌机会增加,虽然仍需要时间去发掘更多这方面的数据,但初步理论是摄取特定益生菌或能避免瘜肉增生,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并补充益生菌,双管齐下全面地平衡肠道微生态,相信能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为健康做好准备。

管理好肠道微生态,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降低患癌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