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首届民营企业法治(观音山)论坛成功举办
2024首届民营企业法治(观音山)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30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和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同主办的“2024首届民营企业法治(观音山)论坛”在广东东莞观音山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企业界和法律界的专家参加,为东莞市乃至全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贡献了宝贵的“法治智慧”。
论坛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行政法教研室主任韩春晖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从人类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切入,深入剖析了法治对营商环境的重要作用。韩春晖指出,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市场信心不足,保护创新成为稳预期、保增长的关键。而法治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创新活力的释放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政府职能转变面临四大挑战
韩春晖教授在演讲中指出,政府职能转变在实践中遇到了四大挑战:
简政空间有限:以企业工商注册为例,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一天办结”,但启动前的多次跑腿等体系外循环成本仍然很高。
放权必要性不足:许可权下放至地方更多是为了解决便民问题,而处罚权下放则可能引发基层执法风险。
监管模式滞后:横向来看,监管主体间缺乏协作,执法证据互认难以实现;纵向来看,缺乏与监管对象的合作监管模式。
服务精准性不够:存在服务偏差、缺失、无效和过度服务等问题,未能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优化营商环境的三个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韩春晖教授提出了三个优化方向:
减负: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办理手续的负担,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和成本。
确权: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协作监管与精准服务: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公共服务。
观音山的法治实践
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的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近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观音山不仅是一个生态景区,更是一个法治建设的实践基地。通过举办各类法治论坛和活动,观音山致力于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荒山到国家级森林公园,观音山的绿色转型之路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观音山正以法治建设为新起点,探索生态与法治的双重保障之路,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东莞观音山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成就,也体现了其在推动法治建设方面的努力。作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受益者”,观音山将继续秉持“生态建园、文化立山”的经营理念,为打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