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教崛起,东盟合作正当时
广西职教崛起,东盟合作正当时
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南宁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通过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和优化留学服务体系,南宁市正逐步打造成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此外,广西还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打造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格局,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教育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广西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宁: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桥头堡
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持续推动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建设。目前,南宁市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国际化职业教育办学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5月,教育部批准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同时,南宁学院正对标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桂电南宁研究院已有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赋能东盟等领域的19个研究团队进驻。
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南宁市职业院校围绕跨境产业需求,重点加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专业群建设。在职业院校开设泰语、越南语等东盟非通用语种课程,建设与“走出去”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学科课程。
优化留学服务体系:南宁市设立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2024年在邕职业院校共有留学生1171人,其中东盟国家留学生658人,较三年前增长近8倍。
产教融合:打造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新格局
广西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构建起“产-教-园”深度融合的产教集群示范区。
建设产教集群示范区:南宁市在武鸣区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中国(南宁)-东盟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暨南宁科教新城,落实281亿元建设资金建成南宁教育园区,形成“双核驱动”的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布局。
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由南宁市政府主导,联合39家企业和43所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国家级南宁市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和自治区级南宁市电子信息产教联合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共建中国-东盟智慧物流产业学院、RCEP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精准服务东盟国家行业人才需求。
“中文+职业技能”:特色发展模式
广西积极探索“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东盟国家广泛欢迎。
推进数字化转型: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承建自治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面向东盟国家院校师生开放,实现教育资源“云共享”。
共建海外办学点:南宁市职业院校已在老挝、柬埔寨、印尼、越南建立4个海外办学点,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共建90个专业及课程标准。
开展技能培训:近年来,南宁市职业院校面向东盟国家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超2.5万人日。
广西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实践,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深化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开创了新局面。未来,广西将继续深化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建设,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地和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