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资阳城东新区规划出炉,首条跨市地铁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54: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资阳城东新区规划出炉,首条跨市地铁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4年9月29日,四川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资阳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这条全长38.7公里的线路,不仅将成都南站、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和资阳北站等多个重要枢纽紧密相连,更标志着资阳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作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阳与成都的关系历来非常紧密。早在2020年7月,成都就与资阳签署了《共享成都“东进”建设势能共促成资同城化 率先突破共建成渝相向发展先行示范区合作协议》,明确将资阳全域纳入成都东部新城统筹规划,支持资阳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协同区。

2021年底由国家批复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推动资阳与成都东部新区联动发展,积极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打造临空经济高地、先进制造基地和生态文化江城。而资阳线的开通,将为这种联动发展添加一条关键性纽带。由此,成资同城化的发展,在跨区域通勤、产业分工协作等多方面,都将增加新的想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资阳线最高运行时速为160公里,是目前成都市运行时速最快的轨道交通线路。搭载该线路,从资阳北站上车,到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福田站下车,全程仅26分钟。这样的跨区域高效连接,将在方方面面带来跨区域协作、融合发展的“化学反应”。

当然,作为都市圈内的跨市地铁,资阳线的更大意义,还是体现在对都市圈建设的助力上。该线路的走向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将成都南站、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资阳北站等多个交通枢纽串联起来,不仅进一步拉近了成都、资阳两座城市的时空距离,也将对成都都市圈内的交通枢纽资源形成新的整合,从而为航空、高铁、地铁等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是都市圈形成的前提。近年来,多个国家文件都强调,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就在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再次指出,都市圈建设要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交通网络,加快交通设施建设运营同城化,打通未贯通公路和瓶颈路段,提升城际通勤效率。可以说,作为成都都市圈的首条跨市地铁,资阳线的率先开通,为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建设打了个样。

这条线,不仅仅是一条利好两地民众通行的“通勤线”,还是一条助力都市圈内产业协作发展的“产业线”,更是一条推动都市圈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民生线”。

举个例子。目前,成都正在举行世园会。资阳线开通后,资阳民众就可以坐地铁逛世园会。一方面,这种“无缝连接”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空间距离的压缩,更是一种心理距离的亲近,为资阳与成都的“同城化”,破除心理上的“隔阂”。另一方面,轨道交通的跨市延伸,也标志着像成都这样的超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红利和高标准公共服务,也将辐射和惠及更多的周边地区,成为彰显省会城市和都市圈核心城市引领、担当作用的一种重要体现。

轨道交通扩容,与城市发展节奏惊人合拍

2010年9月27日,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试运营,由此成都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在过去的14年里,成都轨道交通有着多个标志性节点:

2010年,进入地铁元年;

2017年,“井+环”线网成型;

2020年,“五线齐发”;

2023年,线网运营里程数突破600公里;

2024年4月,单日客流量首次突破800万大关;

2024年9月,首次开通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

……

成都轨道交通运营线网图

对照这样的时间线,可以明显发现,成都轨道交通的持续扩容、提质节奏,与成都这座城市在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可谓惊人“合拍”。

比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成都全市常住人口为2093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约582万人,增长38.49%,增量在全国仅次于深圳和广州。而也正是在这十余年时间里,成都地铁运行规模实现了从0到600公里的“狂飙”。有分析称,成都轨道交通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城市轨道交通100多年走过的历程,实现了从无到有、由线成网的历史性大跨越,发展态势世所罕见。

毫无疑问,地铁运行规模的持续扩大,有效满足了城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不断上升的交通需求。同时,轨道交通由线到网的升级,也成为配合城市空间扩容的重要推力。

结合国内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过去20来年里,多数大城市骨架的拉大和发展空间的重构,都伴随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规模的持续扩大。就成都来说,在“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这一空间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轨道交通的不断延伸,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以“东进”为例,成都翻越龙泉山,开辟“第二主战场”,使得城市空间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在突破“大城市病”瓶颈的同时,也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新空间。这里面就离不开轨道交通的助力。

2020年,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迎来了“穿过龙泉山”的历史性时刻,自此将东部新区与传统主城区以轨道交通的方式紧密联系起来。这次资阳线开通,可谓是成都都市圈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01

城东新区规划:打造资阳发展新引擎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阳市城东新区的规划应运而生。根据最新公布的规划,城东新区总面积达19.95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集品质宜居、生态和谐、产城融合、城市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02

绿色低碳: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规划特别强调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这与国家“双碳”战略高度契合。通过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广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城东新区将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典范。

03

“一廊、三楔、两轴、多心、三组团”:独特空间布局

城东新区的空间布局独具特色,采用“一廊、三楔、两轴、多心、三组团”的结构。这种布局不仅优化了城市空间形态,更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分布和功能的有机融合。

04

产城融合: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依托轨道交通资阳线带来的交通优势,城东新区将大力发展口腔医疗器械、交通装备、清洁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链动”成渝、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

05

城市旅游: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力

结合资阳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城东新区将打造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地标。通过建设特色商业街区、文旅融合项目,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力。

06

展望:资阳发展的新未来

随着城东新区规划的实施和轨道交通资阳线的开通,资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连接成都和重庆的重要节点城市,资阳在成渝经济圈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未来,这里不仅将成为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示范区,更将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