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志愿护童”:创新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重庆“志愿护童”:创新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4年6月,重庆市启动“志愿护童”青少年暑期安全志愿服务专项行动,重点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这一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特别是在长江、嘉陵江沿岸等重点水域,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实践体验,提升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重庆水域特点与防溺水难点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水域环境复杂。长江与嘉陵江在朝天门交汇,形成独特的水文环境。据统计,仅朝天门水域就有近20平方公里需要管理。近年来,随着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江滩公园等网红景点游客激增,节假日最高可达10万余人次,给防溺水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志愿护童”活动创新开展
此次专项行动创新性地采用了多种教育方式:
现场体验式教学:在北碚区嘉陵江边,“山城雪豹”抢险救灾青年志愿者们利用水域救援装备,向青少年和家长讲授防溺水知识。孩子们在家长陪同下,亲身体验水上救援设备的使用,学习自救技能。
互动课堂:在南岸区广阳湾珊瑚实验小学,预防校园欺凌专业志愿服务队开设“志愿护童·零零欺”互动课,通过游戏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安全巡防:志愿者们深入农村、社区,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开展安全巡防活动,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志愿者队伍多元参与
此次行动广泛动员了各类志愿者力量:
专业志愿者:“山城雪豹”等具有专业救援技能的团队,负责现场教学和演练。
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三下乡”“返家乡”等项目,深入基层开展安全教育。
妇女工作者和青少年事务社工:针对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开展“一对一”安全结对守护。
西部计划志愿者:利用假期时间,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实际效果与社会意义
“志愿护童”行动启动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
提升安全意识:通过创新课堂和实践体验,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改善水域安全环境:通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增设救生设备等措施,水域安全环境得到改善。
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一对一”结对守护等方式,为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奠定基础。
这一行动不仅有效预防了溺水事故的发生,更构建起一张覆盖学校、家庭、社区的安全防护网,为青少年暑期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它也体现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安全问题的重视,展现了志愿者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重庆“志愿护童”行动的成功经验,为全国防溺水安全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专业引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安全意识,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快乐的暑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