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动分娩镇痛纳入医保,你了解多少?
国家推动分娩镇痛纳入医保,你了解多少?
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生育支持的重视,也为广大产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什么是分娩镇痛?
人们常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被称为分娩镇痛。它通过麻醉医师在产妇腰椎脊髓的硬膜外注射麻药,缓解生产疼痛,相当于起到神经阻滞的作用。吉林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陈丽表示,这项技术十分成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经过大量实践验证。
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如何?
许多准妈妈和家属对分娩镇痛存在疑虑,担心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周志强指出,我国分娩镇痛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最常用、最安全的是椎管内镇痛中的硬膜外麻醉,能够帮助大多数产妇减轻60%至90%的疼痛。大量案例证实,使用的药物对产妇和新生儿几乎没有影响。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主任许天敏进一步解释说,通常分娩镇痛使用的药物浓度及剂量,是剖宫产麻醉的1/10到1/5,产妇生产后也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政策落地情况如何?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与2015年相比,2022年900多家试点医院分娩镇痛率从27.5%提升到60.2%。但我国不同地区分娩镇痛的开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分娩镇痛率较低。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原副主任委员姚尚龙表示,目前全国分娩镇痛率约为50%。部分地区已率先将分娩镇痛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如北京、内蒙古等地。
推广面临哪些挑战?
尽管分娩镇痛技术成熟且效果显著,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认知不足:部分家庭对分娩镇痛存在误解,担心会影响母婴健康。
麻醉医生短缺:分娩镇痛的麻醉过程需要麻醉师全程陪伴,但我国麻醉师人数偏少,尤其是基层医院因麻醉医生数量不足,较少推广分娩镇痛。
费用问题:选择分娩镇痛相比普通自然生产多出上千元麻醉费用,在一些偏远地区,这成为影响产妇选择的重要因素。
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减轻经济负担: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直接减轻了产妇的经济负担。
提升生育体验:通过减轻生产疼痛,改善了产妇的生育体验,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
促进人口发展:作为生育支持政策的一部分,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政策推动下,医疗机构将更加重视分娩镇痛服务,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国家医保局印发的《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中,将“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等项目单独立项,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产妇权益的重视,也为医疗机构开展相关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
未来展望
要让这一惠民政策更好地落地,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加强宣传科普: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分娩镇痛知识,消除公众疑虑。
加大人才培养:增加麻醉医生数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完善收费标准: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可持续性。
优化报销流程:简化医保报销流程,提高服务便捷性。
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和推广,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产妇享受到分娩镇痛带来的福利,生育体验将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