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心》里的“长江长城”:你了解多少?
《我的中国心》里的“长江长城”:你了解多少?
1984年,香港歌手张明敏在央视春晚上演唱了一首《我的中国心》,其中一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金”唱出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声。这首歌诞生于一个特殊的年代——1982年,正值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同时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事件引发香港社会不满。词作家黄霑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歌曲。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四个地标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长江:母亲河的包容与创新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与黄河共同塑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史前时代,长江流域就已发展出高度文明。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实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贡献。
长江文化以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主体,融合了滇文化、黔文化、赣文化、徽文化、江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元共生的特质。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187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5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20多项世界遗产。
长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早在6000多年前,长江流域的先民就与其它地区的部族展开了频繁交流。长江文化也是创新创造的,长江流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长城:民族精神的象征
长城,这座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宏伟工程,见证了中国2700多年的历史沧桑。它不仅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精神的象征。
长城沿线分布着众多民族和地方文化,成为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长城的建设过程吸收了多个民族的建筑技艺和文化传统,使其成为多元文化的载体。今天,长城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黄山: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黄山,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黄山周边的宏村、西递等古村落,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群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徽州古城作为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新安江山水画廊、龙川景区等周边景点,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的旅游胜地。
黄河:华夏文明的摇篮
黄河,这条被誉为“母亲河”的大河,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在上古时期,黄河被称为“河水”,长江则被称为“江水”。《尔雅·释水》中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这表明黄河和长江在上古时期就已存在,只是叫法不同于今日。
黄河的名称演变见证了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最初的“河水”到“浊河”,再到最终定名为“黄河”,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变迁。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河流,更是一部流淌的中华民族发展史。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四个地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它们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文化上的象征,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正如《我的中国心》所唱的那样,无论身在何处,这些文化符号永远都是我们心中最重的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