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鲁迅谈阮玲玉自杀:人言可畏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08: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鲁迅谈阮玲玉自杀:人言可畏

1935年3月8日,年仅25岁的阮玲玉在上海自杀身亡。这位被誉为"电影皇后"的默片时代巨星,因无法承受舆论的恶意攻击,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阮玲玉的离世震惊了整个社会,葬礼当天有十万市民自发送行,鲁迅先生也为她写下了《论人言可畏》这篇著名文章。

01

鲁迅的愤怒:《论人言可畏》

鲁迅在《论人言可畏》中,以阮玲玉的死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舆论暴力对个体的伤害。他写道:"人言可畏,这句话是确的。我常常想,如果大家都沉口如瓶,世界上便一定平安得多了。"鲁迅认为,舆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能以"道德"的名义,对个体进行无情的审判和攻击。

鲁迅还指出,舆论的暴力往往打着"公理"和"正义"的旗号,实则是一种"多数人的暴政"。他讽刺道:"中国的人们,遇见坏事情,是不待成群结队,就去攻击、罪恶、不道德;而遇见好事情,却也不待成群结队,就去赞美、扬善、道德。"这种"见风使舵"的舆论风气,正是阮玲玉悲剧的根源。

02

舆论漩涡中的阮玲玉

阮玲玉的自杀,正是"人言可畏"的典型案例。在她主演的电影《新女性》上映后,一些小报记者借机对她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他们将阮玲玉的个人生活与电影角色混为一谈,制造出大量虚假新闻。这些谣言和诽谤,最终将阮玲玉推向了绝路。

鲁迅在文章中痛批那些"以守旧为美德,以出新为罪恶"的舆论制造者。他认为,这些人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的虐杀",比肉体的伤害更为可怕。阮玲玉的死,正是这种"精神虐杀"的直接结果。

03

"人言可畏"的当代启示

阮玲玉的悲剧虽然发生在近一个世纪前,但"人言可畏"的现象在当代社会依然存在。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已成为一种新的"人言之害"。社交媒体上的键盘侠们,常常以"正义"之名,对他人进行无端攻击和诽谤。这些网络暴力,不仅伤害了个体,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鲁迅在《论人言可畏》中提出的警示,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呼吁人们在发表言论时,要有同理心,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谨记鲁迅的教诲,避免成为"人言之害"的制造者。

阮玲玉的离世,让我们看到了"人言"的巨大威力。鲁迅的《论人言可畏》,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批判,更是对后人的警示。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我们的言论,是否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人?我们是否应该更加谨慎地使用自己的话语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