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嘴可能是暴牙元凶? 換牙期前就該知道!
奶嘴可能是暴牙元凶? 換牙期前就該知道!
许多新手爸妈会发现孩子出现暴牙、拥挤、地包天、下颌后缩、脸部歪斜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婴儿期到换牙期的口腔习惯密切相关。那么,如何在早期预防这些问题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台安医院牙科主治医师林君鸿分享,临床上发现这些问题大多与婴儿期到换牙期的口腔习惯有关。实际上,换牙阶段大部分家长会注意到孩子的牙齿排列问题,但有些信息需要提前了解才能预防。建议宝宝出生后就可以开始看牙医,而不仅仅是等到换牙期。
一、预防重点:乳牙阶段的观察
- 咬合是否对称:检查咬合时脸是否会歪斜
- 有无深覆合、地包天:检查上牙是否盖住下牙,或者下颌前凸
- 牙缝是否正常:正常乳牙前牙的缝隙至少要有1-2mm,为恒牙预留生长空间
林君鸿医师提醒,在乳牙期要特别注意这三点,以免错过矫正的黄金期。通常上颌的牙齿绝不会超过下颌牙齿的一半距离。因为恒牙比乳牙大,乳牙之间本应有空隙。如果发现孩子乳牙期长得很整齐,不要高兴得太早,那可能意味着太拥挤,而且很容易蛀牙。
二、如何照顾婴儿牙弓发展?
- 哺乳时保持直立:在喝母乳时,舌头会自然贴到上颚,休息时舌头也应保持在上方。这种拱形结构有支撑作用,舌头、外侧脸颊和嘴唇三股力量需要保持平衡。最自然的哺乳姿势是直立,躺着哺乳时,孩子仰头会使舌头下降以防止呛奶。建议直立哺乳,避免躺喂,因为躺喂会使舌头远离上颚,影响牙弓横向发展。
减少奶嘴和奶瓶使用时间:长期使用奶嘴或奶瓶可能会导致牙齿和牙床发育异常。奶瓶和奶嘴会将舌头压下,当嘴唇用力吸吮时,会导致牙弓变窄、变尖,下颌反而会变宽。在下颌发育过程中,为了配合上颌,下颌会逐渐后缩,形成深覆合或开合。
奶瓶喂养也要保持直立:如果家长因工作原因无法亲自哺乳,可以使用奶瓶喂养,但要训练孩子直立喝奶。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尽量亲喂,因为亲喂时上颚会向上推宽牙弓,增进亲子互动。此外,母乳中的有益菌是无法用其他营养替代的,对宝宝的健康非常重要。
三、辅食介入时机
过早引入泥状辅食会影响乳牙的正常咀嚼功能,限制咀嚼肌肉的发展,还会影响面部发育。牙弓变窄主要与面部口腔肌肉的带动有关,肌肉运动方式、舌头位置以及吸吮和吞咽方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不要剥夺孩子肌肉运动和发展的机会,否则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咀嚼力差,食物咬不碎、吞咽困难。
建议6个月以前的宝宝以母乳为主,6个月以后再引入辅食最为健康。林君鸿医师强调,牙齿的发育并不是从换牙期才开始,出生到一岁左右,通过亲喂哺乳刺激牙弓发育,牙弓大小已经能达到5岁时的80%。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如果发现牙齿发育有问题,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等到换牙期才发现牙齿长歪或空间不足,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矫正。
幼儿牙齿的护理不仅关系到牙齿健康,还会影响未来的脸型发育,对孩子的整体健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