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跃居“高校数量第一省”:从“高教洼地”到全国第一的转型之路
河南跃居“高校数量第一省”:从“高教洼地”到全国第一的转型之路
河南跃居“高校数量第一省”背后的故事
2024年6月,教育部发布最新全国高校名单,河南省以174所高校的数量首次超越江苏省,成为全国拥有高校最多的省份。这一突破背后,是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对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也是近年来大规模新建高校的结果。
从“高教洼地”到全国第一
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和经济大省,河南的高等教育发展曾长期处于劣势。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改革开放后的高等教育发展浪潮中,河南都未能占据有利位置,导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
数量增长:十年新增47所高校
近十年来,河南高等教育迎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2013年至2024年6月,河南共新增47所高校,是全国新增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中,2023年新增12所高校,占全国新增高校数量的近五分之一。
新增高校的特点:以专科和职业院校为主
从类型来看,新增高校中专科院校占据绝大多数。以2023年为例,新增的12所高校中,有11所是专科院校,仅1所是本科院校。这些新增高校涵盖了幼儿师范、新材料、商业、软件、汽车、食品工程和美术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与当地产业的紧密结合。
数量增长背后的挑战
尽管高校数量快速增长,但河南高等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科学校占比低:目前河南本科院校仅占全省高校的3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31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三。
“双一流”高校数量不足: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强省,河南仅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与江苏、广东等省份相比仍有差距。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河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86%,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54个百分点。到2023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66个百分点。
政策举措: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
面对数量增长带来的挑战,河南正在采取多项措施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4年,河南省立项建设1140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涵盖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思政课和就业创业指导等多个领域。
课程质量评价:郑州航院等高校正在开展本科课程质量评价工作,重点评估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以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引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揭牌运行。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计划引进10家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郑州研究院。
未来展望:从“量变”到“质变”
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到2025年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至60%,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同时,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这一过程中,河南需要平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既要满足庞大的人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又要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这不仅关系到河南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整个中部地区的教育格局和人才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