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加坡组屋的装配式建筑:创新引领建筑工业化的典范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19: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加坡组屋的装配式建筑:创新引领建筑工业化的典范

新加坡组屋的装配式建筑模式,堪称全球建筑工业化的典范。从1980年代初引入装配式建筑理念至今,新加坡已建立起完整的预制构件系统,新建组屋的装配率高达70%以上,部分项目甚至达到90%。这一成就背后,是新加坡政府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创新。

01

技术创新:从预制构件到模块化建筑

新加坡组屋的装配式建筑,以预制混凝土梁柱、剪力墙、预应力叠合楼板等构件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可复用的预制构件系统。这些构件在工厂内精确制造,再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不仅提高了建筑效率和质量,还大幅减少了建筑垃圾和材料损耗。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持续创新,开发了PPVC(全装修模块化实施工程技术)。以樟宜机场附近的皇冠假日酒店项目为例,其房间模块全部在上海预制完成,经海运抵达新加坡后仅用26天就完成了吊装。这种全装修预制和模块化安装方式,不仅优化了施工流程,还提升了建筑的整体性能。

02

政策引领:法规与激励双管齐下

新加坡装配式建筑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推动。2000年,新加坡建设局(BCA)推出易建性强制性规范,对所有新建筑项目实行“建筑物易建性评分”制度。该规范通过计算结构体系、墙体体系和其他易建性特征的分值,来评估建筑项目的可建造性。未达到最低计分要求的设计将不予审核通过,从而强制推动了预制技术的应用。

除了强制性规范,新加坡还通过多种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创新。例如,Mech-C和PIP计划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项目提供经济补贴;BCA Awards则每年表彰在预制技术应用方面表现突出的建设项目。这些政策组合拳,有效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03

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

装配式建筑为新加坡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与传统现浇模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减少了83%的建筑垃圾,降低了60%的材料损耗,提升了5%以上的建筑节能。工效提升两倍之多,极大地降低了对外籍劳工的依赖。

同时,装配式建筑还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依赖。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居住体验。这种建筑方式不仅提高了建筑效率和质量,还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依赖。

04

未来展望:数字化与智能化驱动产业升级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新加坡组屋建设正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屋局正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综合建筑信息系统(IBIS),旨在打通设计方、构建厂商和实施工程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进一步提升生产力。

新加坡还推出了多个建筑生产力路线图,推动DfMA(为制造和装配而设计)方法的应用。目标是在2019年将DfMA在新项目中的采用率提高至40%,2025年提高至70%。这些举措将为建筑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继续保持新加坡在全球建筑工业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新加坡组屋的装配式建筑模式,不仅解决了本国的住房问题,更为全球建筑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领,可以实现建筑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全面提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