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买房新机遇还是风险?
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买房新机遇还是风险?
2025年,全国300多个城市将迎来大规模城中村改造,其中货币化安置成为重要补偿方式。这一政策不仅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还将激活房地产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复苏。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为薄弱的二三线城市,货币化安置将极大促进市场复苏和经济回暖。
政策背景与主要内容
2024年,城中村改造已扩围至300多个城市,实施项目1790个。2025年,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计划在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
货币化安置主要有三种形式:
- 直接补偿:政府支付补偿款,由居民自行支配
- 自主购买:搭建平台组织房源供居民选购,并提供优惠
- 集中采购:政府统一购买商品住房作为安置房
市场影响与机遇
货币化安置将为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机遇。据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夏磊估算,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通过货币化安置将拉动2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合理调整城中村区域土地规划条件后,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拉动原址建设约5000亿元的建安投资。
然而,货币化安置也可能带来一定风险。短期内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可能推高房价,尤其是在热点城市。因此,各地需要合理规划资金使用,确保补偿款专款专用,防止流入投机渠道。同时,要加快商品房建设或存量房转化,缓解供需矛盾。
地方实践案例
各地正积极抢抓政策机遇,研究落实货币化安置政策。以苏州为例,2024年申报了33个专项借款支持项目,计划申请中央专项借款672亿元,涉及安置房超过2.7万套,将主要采取房票的形式予以货币化安置。
宁波则在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方面推进较早,奉化区成效明显。新政落地后,宁波抢抓政策机遇,制定城中村改造工作方案,2025年谋划项目涉及2.6万户,计划申报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授信额度超过200亿元。同时,宁波近期出台了新的房票政策,选择房票安置的市民可获得购房奖励等额外补助。
青岛也在积极推进货币化安置。新政出台之前,青岛市已经发文开始推动货币化安置政策,目前已实现约23万平方米的货币化安置。新政出台后,青岛市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居民需求,制定了差异化的改造方案和安置政策。
专家建议与展望
专家普遍认为,货币化安置能够缩短安置周期,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但同时也需要平衡好各方诉求,防范资金风险。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指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长远看可为城市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打下牢固基础。
预计2025年,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城中村改造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各地需要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统筹考虑商品房的存量和增量,稳妥推进货币化安置。这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群众自主选择房型、区位等需求,还能缩短群众在外过渡时间,让居民尽早住上新房。
对于购房者而言,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确实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需要理性看待,充分考虑自身需求和市场情况,避免盲目跟风。在选择房源时,要重点关注地段、配套、品质等因素,确保所购住房能够满足长期居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