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际商务中心:如何利用地理优势优化商业布局?
双城际商务中心:如何利用地理优势优化商业布局?
双城际商务中心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商业载体,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升级的关键力量。以天津红桥区京津冀同城商务区为例,通过优化交通网络、促进产业集聚、完善公共服务和实施绿色智能化建筑标准,该区域不仅提升了写字楼的商业价值,还极大推动了城市的综合功能和经济繁荣。
区域优势:交通与区位的双重利好
作为天津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红桥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正加速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2023年,《天津西站综合开放枢纽——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明确将该区域打造成为高铁枢纽综合开发标杆区、同城生产生活引领区、都市型产业升级先行区和津卫人文生态魅力区。
红桥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表示,规划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对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积极融入京津雄同城生活圈、京冀临空产业圈,打造“城市有界、生活无界”的产城融合样本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不仅承载着民族工业发展的回忆与荣光,更在新时代焕发出科技创新的活力。
商业布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以天津西站为核心的“站产城”一体化枢纽正不断完善,同城化效应持续显现,为区内企业带来了发展良机。2023年,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传来好消息——天津第二家山姆会员店正式签约落户红桥,成为京津冀同城商务区核心区首个签约落地的高端商业项目。
沃尔玛(中国)地产开发副总裁黄嘉宁表示,选择红桥区正是看中了这里毗邻天津西站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优质的营商环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加快,高速铁路将周边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便利的交通也为产业互动、人才交流加速赋能。
企业集聚:双城优势释放发展潜能
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杜玉明用一组数据,道出了企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23年营收额突破15亿元、合同额突破30亿元;引进高端科研人才26名,公司现有员工近1300人。
2019年10月,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河北省邯郸市迁入天津市红桥区。作为从事煤炭、建筑等领域工程勘察设计、科技研发的龙头企业,公司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的同时,也实现了经营业绩、人才事业、科研水平的整体跃升。
“最初落户红桥区,正是看中了这里毗邻天津西站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优质的营商环境。”杜玉明说,迁址后公司与北京总部的联动更加高效,成为中国中煤在京津冀区域内的重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让积蓄的技术潜能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天津异乡好居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受益于“双城优势”。公司研发中心设立在北京中关村,快捷的交通使“双城优势”成了企业一大特征。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印建坤介绍,2023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净利润4000余万元。
未来展望:创新驱动区域协同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加快,高速铁路将周边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便利的交通也为产业互动、人才交流加速赋能。“之前从邯郸到北京要花五六个小时,而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的建设,三地的地理距离被不断拉近,跨地域沟通更为顺畅。”杜玉明说,现在公司内不少员工在京冀两地居住,过上了“双城生活”。
中国建材集团“绿色数智双碳创新中心”项目投运,天津鞍马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河北工业大学科研楼开工,京津冀工业软件产业基地项目启动……重大产业项目的推进,为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不断注入活力。
陈宇表示,未来,红桥区将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进程,深化创新人才交流,促进更多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在红桥融合转化。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写字楼和周边区域能够实现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城市功能的提升和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