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甄嬛传》里的家族称呼,你知道几个?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55: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甄嬛传》里的家族称呼,你知道几个?

“臣妾给皇上请安了!”

“甄嬛,你可知罪?”

“臣妾不知。”

“你可知你为何能进宫?”

“因为臣妾与纯元皇后长得像。”

“那你知道纯元皇后是谁吗?”

“她是皇上的结发妻子,是臣妾的……”

“是你的什么?”

“是臣妾的……姑姑。”

这是《甄嬛传》中一个经典的场景。甄嬛因为与纯元皇后长得像而被选入宫,但她并不知道纯元皇后与自己的关系。这个场景不仅展现了剧中人物的复杂关系,也引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称呼可是大有讲究的。

01

清朝皇室的家族称谓

在清朝,皇室成员的称呼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叫的。比如皇帝的女儿被称为“格格”,但格格的丈夫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官方称谓,而是根据其个人的政治地位和官职来称呼。更常见的情况是,成为格格丈夫的男子会被授予“额驸”的称号。这意味着他们被纳入了皇族体系,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特权。

皇子在成年受封之前被称为“阿哥”,这是一个称谓,并非爵位。而“贝勒”则是清朝宗室爵位的一种,位列宗室爵位的第三级。阿哥在成年受封之后一般就称呼爵位名,不再称呼阿哥。贝勒地位高于未受封的阿哥。

02

《甄嬛传》中的家族称呼

在《甄嬛传》中,我们经常听到“钮祜禄氏”这个称呼。钮祜禄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满语转写为“niohuru hala”,译为“狼”。钮祜禄氏分二十三派,在清朝八旗中均有分布,家族中出了多位名臣和皇后。

除了“钮祜禄氏”,剧中还出现了“额驸”这个称呼。比如在剧中,果郡王就被封为额驸。这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清政府用以维系政治稳定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与皇室的联姻,外族或权贵家族得以巩固与清朝的统治关系。

03

家族称呼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称呼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长幼有序的孝道文化。比如在剧中,甄嬛称呼皇帝为“皇上”,而皇帝则称呼甄嬛为“嬛嬛”或“莞妃”。这些称呼背后,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虽然不需要像古人那样严格遵守繁复的称呼礼仪,但尊祖敬亲、长幼有序的孝道文化却一直延续至今。比如我们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

所以,下次当你再看《甄嬛传》时,不妨多留意一下剧中的家族称呼。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长幼有序的孝道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