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事件后,品牌如何化危为机?
吴亦凡事件后,品牌如何化危为机?
2021年7月18日晚,一则警方通告引发了一场品牌界的地震。当时还是顶流明星的吴亦凡,因涉嫌严重违法犯罪被依法刑事拘留。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舆论场。与之相关的多个品牌,如路易威登(LV)、宝格丽等奢侈品牌,以及韩束等国货品牌,纷纷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危机应对:速度决定生死
在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各大品牌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立即切割还是观望等待?这个选择直接关系到品牌的生死存亡。
韩束成为了这场危机中的“教科书级”案例。在警方通告发布的当晚,韩束就迅速做出反应,成为第一个宣布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这一果断的决定不仅帮助韩束避免了进一步的声誉损失,反而让其意外收获了一波流量红利。据统计,解约声明发布后,韩束的抖音直播间涌入了大量网友,场观峰值接近370万,当天销售额突破680万元。
相比之下,LV的表现则显得犹豫不决。在事件发生后,LV竟然等待了5天才宣布解约,成为最后一批与吴亦凡切割的品牌之一。这种迟缓的反应让LV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具体损失数据未被披露,但可以想象,这5天的延迟足以让品牌声誉遭受严重打击。
风险防范:未雨绸缪是关键
吴亦凡事件后,品牌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代言人策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品牌在选择代言人时变得更加谨慎,同时也开始建立更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全面的背景调查:品牌不再仅仅关注代言人的商业价值,而是更加注重其道德品质和个人形象。通过详尽的背景调查,包括公众形象、历史行为记录等,来预判潜在风险。
实时监控预警:品牌开始建立专门的危机预警系统,对代言人的动态进行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合同条款约束:在与代言人签订合同时,品牌会加入更严格的道德条款和风险规避条款,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止损。
行业趋势:从流量到实力
吴亦凡事件后,奢侈品行业开始重新思考代言人的选择策略。最显著的变化是,品牌开始逐步减少对流量明星的依赖,转而寻求更稳定、更安全的代言方式。
体育明星成为了新的宠儿。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谷爱凌、苏翊鸣等体育明星相继成为多个奢侈品牌的代言人。与流量明星相比,体育明星不仅形象健康积极,而且与品牌价值观的契合度更高,风险也相对较小。
此外,品牌也开始探索更多元化的营销策略。例如,一些品牌开始重视内容营销和体验营销,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创作和独特的消费体验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单纯依赖明星效应。
结语:危机中的机遇
吴亦凡事件虽然给许多品牌带来了沉重打击,但也促使整个行业开始反思和变革。对于品牌来说,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应对危机的智慧和勇气。只有那些能够从危机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身风险管理机制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