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模仿悲剧频发,青少年该如何自保?
抖音模仿悲剧频发,青少年该如何自保?
“现在一二年级的小孩儿就已经沉迷抖音,上课还得公屏放几段抖音才能安静下来,不然就胡闹乱叫,吵着要看。”这是一位北方乡镇小学教师的无奈诉说。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对抖音的痴迷已经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显示,87.7%的受访者喜欢刷短视频,其中00后群体的比例高达91.8%。更令人担忧的是,69.4%的受访者感到自己过度刷短视频现象严重,而这一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突出。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为何如此吸引青少年?一方面,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内容和即时反馈,满足了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算法推荐机制让平台能够精准推送符合用户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然而,过度使用抖音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心理影响:注意力分散与社交能力下降
短视频的快节奏和碎片化内容容易导致青少年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学习等需要长时间专注的任务。同时,过度依赖虚拟社交可能削弱青少年在现实中的社交能力,影响其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
行为影响:模仿危险行为与过度沉迷
抖音上的内容良莠不齐,一些危险的“挑战”视频可能诱导青少年模仿。例如,有报道称山东枣庄一名小女孩模仿自制爆米花视频不幸身亡。此外,过度沉迷抖音还可能导致青少年作息紊乱、厌学,影响其正常成长。
身体健康影响:视力损害与身体健康问题
长时间盯着屏幕刷抖音,对青少年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镜。此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还可能引发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平台措施:抖音推出了青少年模式,限制直播观看和打赏功能,并对14岁以下用户强制进入青少年模式。同时,平台还提供了安全搜索功能,筛选适合青少年的内容。
家庭保护:家长需要承担起引导责任。建议8岁以下儿童禁止观看短视频,8-12岁儿童在大人控制下观看健康优质内容,12-16岁青少年适当放宽限制,16岁以上才能自由观看。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用眼情况,必要时补充儿童叶黄素保护视力。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协同:政府、学校、家庭、平台方应形成合力,共同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专家建议建立类似游戏防沉迷机制,对未成年人的使用时长和内容进行合理限制。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这些平台,发挥其积极的一面,规避潜在的风险。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