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圆明•交融”研究成果展:遗址公园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圆明•交融”研究成果展:遗址公园的前世今生

引用
人民网
8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412/05/content_30033037.html
2.
https://news.cctv.com/2025/01/13/ARTINJyKHWPDa6fzrh1RLyqC250113.shtml
3.
https://www.takungpao.com/culture/237147/2024/0324/955023.html
4.
https://yangbo.cctv.com/2024/03/21/ARTIelBmIHqjeKKvH32qNpSY240321.shtml
5.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3/12/content_26046257.htm
6.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0A04PW100
7.
https://www.beijing.gov.cn/fwcj/calendar/bwgzl/6772bf1e663d0d63c3bf702c.html
8.
https://news.tju.edu.cn/info/1005/73422.htm

“圆明•交融——圆明园研究成果展”近日在北京海淀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22日。此次展览是对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各成员单位近几年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通过“圆明沧桑”“万方和融”“传承创新”三个部分,展现了圆明园从皇家园林到遗址公园的历史变迁。

01

圆明沧桑:历史变迁的见证

展览的第一部分“圆明沧桑”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圆明园从康熙年间的建园,到乾隆时期的鼎盛,再到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历史变迁。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展品,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座“万园之园”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02

万方和融:多元文化的交融

“万方和融”部分是展览的重点,从“江南之韵——如园”“中西之遇——海晏堂”“智慧之相——文殊像”“最胜之境——舍卫城”“灵石之趣——玲峰石”六个方面集中呈现了圆明园的造园艺术、文化意蕴和考古发掘成果。

其中,如园的展示让人印象深刻。如园是圆明园中的一处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群,其布局精巧,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理念。展览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将如园的昔日风貌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这座充满诗意的园林之中。

03

传承创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在“传承创新”部分,展览展示了近年来圆明园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文源阁遗址的考古发现和数字化复原成果。

文源阁是圆明园中的一处大型藏书楼,曾收藏有《四库全书》。2024年8月至11月,考古工作者对文源阁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宫门、碑亭等建筑基址以及四周围墙、石板道路等附属遗存。这些发现不仅为认识文源阁的设计思想、建造理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也体现了古人的设计智慧。

在数字化复原方面,展览运用了AR、VR等现代科技手段,让观众能够直观地看到圆明园的历史场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漫步”于复原后的圆明园中,欣赏其壮丽的建筑和精美的园林景观,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圆明园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文化、教育、科技相互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现代科技的应用,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全面、更立体的呈现。展览不仅让我们了解圆明园的过去,更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未来。

圆明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此次研究成果展不仅是一次学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通过展览,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我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2025年2月22日。地址位于海淀区铜牛路与海淀公园交叉口东南100米(海淀公园内西北角)。感兴趣的观众不妨前往参观,感受这场文化与科技的盛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