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套路贷陷阱:从中国移动“0元领手机”案例说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套路贷陷阱:从中国移动“0元领手机”案例说起

引用
新浪网
8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shenji/2024-12-23/doc-ineamaiy9612608.s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76764
3.
https://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1163271&itemId=915&generaltype=0
4.
https://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1179769&itemId=1985&generaltype=0
5.
https://www.law995.cn/about/lvsbk/5616.html
6.
https://www.psbc.com/cn/fhpd/dbdq/jlsfh/jlfhjrzs/202410/t20241017_266002.html
7.
https://www.xmg.pet/article/3119.html
8.
https://www.ahjd.gov.cn/News/show/1578545.html

近期,一则关于中国移动“0元领手机”套路贷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多位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中国移动业务员诱导办理了信用购贷款。这种打着“免费”旗号的营销活动,实则暗藏风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套路贷的真面目。

01

中国移动“0元领手机”:套路贷的新变种

近期,多位消费者在新浪旗下黑猫投诉平台上反映,遭遇了中国移动“0元领手机”的套路。一位湖南用户表示,其父亲接到中国移动业务员电话,称可以免费领取手机。然而,所谓的“免费”背后却暗藏玄机:老人的每月139元档套餐被更换为199元档,还被办理了36个月分期付款的信用购贷款业务。更令人愤慨的是,业务员在未告知实情的情况下,诱导老人拍摄视频签署合约,并私自开通和包App信用购贷款业务。

类似案例在多地频发。一位广西用户投诉称,其母亲在营业厅被诱导办理了三年贷款合约,实际价值仅1000元的手机,却要分期还款1500元。更有甚者,有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贷款,导致征信逾期。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罗春雷律师指出,中国移动的上述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他建议消费者尽快联系客服要求解除贷款合约,并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必要时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02

套路贷的特征与危害

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

套路贷具有三大本质特征:

  1. 行为目的非法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 债权债务虚假性:通过虚增借贷金额、制造虚假给付事实等手段形成虚假债权债务
  3. “讨债”手段多样性:采用暴力、威胁或软暴力等手段

套路贷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直接侵害被害人的财产权益,还可能引发、诱发、滋生大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等上下游关联违法犯罪,严重干扰电信网络秩序,严重破坏社会诚信,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和谐稳定。

03

如何防范套路贷

面对套路贷的威胁,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1. 提高警惕:对“零利息”“免息分期”等宣传保持警觉,不要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2. 选择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时,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借贷。

  3. 仔细阅读合同:签订任何协议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涉及贷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等关键信息。

  4.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提供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5. 及时求助:如果发现自己可能陷入套路贷,应立即停止还款,并寻求法律援助。

  6. 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过度消费和盲目借贷。

套路贷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类型诈骗,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直接侵害被害人的财产权益,还可能引发、诱发、滋生大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等上下游关联违法犯罪,严重干扰电信网络秩序,严重破坏社会诚信,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和谐稳定。

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选择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同时,也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免过度借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防范套路贷的风险,保护自己的“钱袋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