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夏朝人和黄帝的智慧:农历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夏朝人和黄帝的智慧:农历的前世今生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37459729_267471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E%B2%E6%9B%86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8F%E6%9C%9D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A5%E7%AF%80
5.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14/d5094ca144814999986c5cf3e8fe5f14/c.html
6.
https://www.santaihu.com/p/61798.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4%E5%B8%9D
8.
http://www.czn.com.cn/portal.php?mod=view&aid=1152713

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夏朝人通过对天文、气象和农业的观察,创造了最初的历法——夏小正。随后,黄帝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历法,将其发展为夏历,成为农历的雏形。农历不仅指导了古代的农业生产,还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夏朝人到黄帝,他们的智慧成就了农历的辉煌历史,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01

夏朝人的智慧:《夏小正》的诞生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个中原部族世袭制朝代。在夏后氏建立之前,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频繁争夺联盟首领。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部族追溯到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还有某些文献说鲧是颛顼的五世孙。这些文献表明,夏部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

鲧是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位夏氏族成员。《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部族的首领被封在崇,故被称为“崇伯鲧”。之后禹继承了鲧,为“崇伯禹”。这表明夏部族早期活动于崇山附近。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治水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不善于团结部人及其他部落。《尚书·尧典》记载,尧最初认为鲧方命圮族、毁败善类而反对鲧领导治水,说明鲧在领导治水时,有不少部落对他不满。《尚书·洪范》与《国语·鲁语》中又提到“鲧障洪水”,说明鲧治水的方法主要用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或许这亦是鲧治水九年失败的原因之一。鲧治水失败后,被殛死于东方黄海海滨的羽山。

禹是鲧的儿子,鲧死后,禹受舜任命,继任治水的工作。禹改进其父的治水方法,疏导河流,团结各部落的族人,终于将洪水治平。《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刻苦精神得到后世传颂,治水过程可能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孟子·滕文公》提到了禹的治水方法:“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禹亦倡导农业,强调“躬耕而有天下。”《韩非子·五蠹》赞禹“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由于禹治水有功和促进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随后舜又派禹去讨伐三苗。禹屡次击败三苗,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巩固了君权。《墨子·非攻》中说道禹克三苗后,“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可以说明禹在治水与讨伐三苗胜利后,夏部族已成为部族联盟首领。舜把帝位禅让给禹,禹在涂山召集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据《左传》记载“执玉帛者万国”参加了涂山会盟,可见夏部落的号召力。有一次在会稽部落会盟时,防风氏首领迟到而被禹所处死。古文献中亦记载禹以诸侯部落路途的远近来分别纳贡约多少,可见夏氏族对其周边部落经济上的控制。禹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逝。禹又命东夷首领益为继承人,然而有很多部落都不拥戴,反而拥戴禹的儿子启。

禹死后,益没有得到权位,反而在民众的拥护下,启得到了权位。关于这一段历史的记载不一。《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称,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另一说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之后益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经过几年的斗争后,启确立了他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先秦文献记载此事的共同点就是“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所认为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起始。随后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质疑启的权位。启都郊外的有扈氏,并说甘在其南郊,龙山客省庄二期文化可能是有扈氏文化。另一说认为《左传》中,“扈”、“雇”通

在夏朝人的智慧结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夏小正》的诞生。《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历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物候学著作之一。它详细记录了每个月的天象、物候及日常民生活动等农政资讯,为后世农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夏小正》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的初步形成,也为后世农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02

黄帝的贡献:夏历的完善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对农历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在《夏小正》的基础上,黄帝进一步完善了历法,将其发展为夏历。夏历以寅月为岁首,与传说中夏朝以寅月建正相符,因此被称为夏历。这一历法体系的建立,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精确的时间指导,也为后世农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3

农历的发展历程

农历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完善的。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因历法与天象运行失合,召集群臣制定了《太初历》,为中国传统历法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为后世建立起基本的历法规则。主导改历的太史令司马迁采用与农时相应的“夏正”为岁首,自此大都采用“夏正”新莽、魏明帝、武周年间之部分年份为短暂例外。http://sinocal.sinica.edu.tw/lusodoc.html “两千年中西历转换”资料库介绍 邱展毅 中央研究院 1997 中国历的运算规则 2018-02-27 2021-05-07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507084425/https://sinocal.sinica.edu.tw/lusodoc.html ,以寅月为正月;之后朔日和节气的计算方式在后世得到修订(改为定朔、定气)。现行农历是依据既定基本规则,运用现代天文学成果修订,依照日月实际运行轨道等天文数据计算得来,而非像古代是据参考座标的历元推算往后之年月日。

农历的计算结合了阴历和阳历的特点,形成了一种“阴阳合历”的系统。为了保证农历与季节相吻合,农历中还会加入闰月。一般情况下,农历的年份是12个月,但如果错过了一个季节,就会加一个“闰月”,这样一年就会有13个月。闰月的安排有时会让人觉得复杂,但这是为了让农历能够更好地反映四季的变化。

每一年都有一个对应的生肖,生肖的循环大约是12年一次,每一年会有一个代表动物。此外,24节气也是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农民安排农事活动,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

04

农历的现代应用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广泛使用公历,但农历在许多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华人地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朝鲜半岛、越南及全世界海外华人社区,农历广泛应用于生日标记、各种民俗活动节日等,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庆活动。

农历的节气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比如,立春时节,农民就会开始准备春耕;而秋分则是收获的季节。节气的变化与农历的月份相辅相成,使得农历在农业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农历还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都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这些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人团聚、庆祝的重要时刻。

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的代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从夏朝人的《夏小正》到黄帝的夏历,再到汉武帝时期的《太初历》改革,农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完善。在现代社会,农历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