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明德事件看躁郁症:它与抑郁症有何不同?
从李明德事件看躁郁症:它与抑郁症有何不同?
近日,演员李明德在社交平台爆料《三人行》剧组内幕,随后导演回应称其可能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躁郁症的关注和讨论。
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演艺圈的幕后故事,更让我们关注到一个重要的精神健康问题——躁郁症。躁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在躁狂和抑郁两种极端情绪间反复切换。这种"过山车"般的情绪体验不仅折磨着患者本人,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挑战。
躁郁症与抑郁症:有何不同?
躁郁症与抑郁症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单一的情绪低落疾病,患者会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动力。而躁郁症则是一种双相障碍,患者会在躁狂期和抑郁期之间交替出现。躁狂期时,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极度兴奋、乐观或易怒,思维奔逸,精力充沛但做事有始无终;抑郁期时,则会出现持续的悲观情绪,兴趣减退,严重时可能产生自杀念头。
躁郁症的诊断标准
躁郁症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情绪波动特征。根据临床诊断标准,躁郁症主要有三种亚型:
- 双相Ⅰ型障碍:患者达到躁狂发作的标准,可能伴有严重的抑郁症状。
- 双相Ⅱ型障碍:涉及一种更为温和的躁狂症状(轻躁狂),同时有至少一次的重性抑郁发作。
- 环形心境障碍:个体频繁交替地表现出轻度的抑郁症状和轻度的躁狂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两年。
躁郁症的诊断需要专业精神科医生进行,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症状观察和心理评估来确定。
躁郁症的表现
躁郁症患者的心境会在躁狂的高峰与抑郁的低谷这两极之间来回波动。当处于躁狂的高峰状态,可能会体验到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
- 心境高涨:感到极度快乐或欣喜若狂
- 思维奔逸:比平时更健谈,像放机关枪似的用言语表达一个又一个想法
- 活动量和精力水平增加
- 睡眠需求降低
- 注意力容易被不重要或无关的外界刺激所吸引
- 过度自信,容易参与高风险活动
相反,在抑郁的低谷状态,患者又可能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 心境低落:感到抑郁、难过或极度沮丧
- 对活动丧失兴趣
- 言语减少或精力不足
- 体重明显变化
- 睡眠异常
- 思考能力减退
- 感到毫无价值,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
躁郁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是躁郁症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临床上通常将双相障碍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在急性治疗期,医生可能会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一般在1-2周内调整到合适剂量。在巩固治疗期,药物种类和剂量与急性期相似,目的是防止症状复发。在维持治疗期,医生可能会酌情减少服药种类和剂量,但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是躁郁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和社交节律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躁郁症是一种复杂且多面的精神疾病,其情绪波动的剧烈程度远超普通心理问题。如果发现类似症状,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科学治疗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精神疾病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