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年轻人过年不回家,原因竟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年轻人过年不回家,原因竟是...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9
来源
1.
https://news.cctv.com/2024/02/01/ARTIuy038nbWKuAfxqS90ixG240201.shtml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2/01/content_26042778.htm
3.
https://i.ifeng.com/c/8XDqnNlR6WO
4.
https://m.gmw.cn/2025-01/22/content_1303953366.htm
5.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02-15/doc-inaicmyy5488000.shtml
6.
https://finance.sina.cn/cj/2024-02-16/detail-inaifksh1794189.d.html?oid=YZQ&vt=4&cid=76729&node_id=76729
7.
https://news.sina.cn/gn/2024-02-01/detail-inafnzmi8188603.d.html
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8179105
9.
https://news.dayoo.com/society/202402/01/140000_54626907.htm

春节前夕,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回家过年。据相关调查显示,在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中,只有33%计划今年春节回乡过年。这个数据背后,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于"过年"这一传统节日的全新态度。

01

经济压力:过年的"甜蜜负担"

"回家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回家的理由却有很多。"在广州工作的李智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过年回家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开支。从春运车票到年货红包,再到人情往来,这些开销往往需要花费数周甚至一个月的工资。特别是对于那些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这种经济压力更加明显。

子其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告诉记者,尽管她还未结婚,但因为老家的亲戚家里已经陆陆续续"增添"了小朋友,因此每年她回去后,也免不了要给抱着孩子来家中探望的亲戚们派红包。"通常一个红包就是500元,亲戚家的孩子加起来得有四五个,多的时候会有十几个,一星期下来,算上机票、礼品的花费,就能花掉我一两个月的工资。"

02

心理压力:被催婚催生的无奈

除了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也是许多年年人选择不回家的重要原因。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社会,过年回家往往伴随着七大姑八大姨的"问候"。对于单身青年来说,催婚催生的压力让他们对春节聚会充满抵触。

李智的遭遇颇具代表性。作为家中的独生女,从前年开始,她就频繁被家人催婚。每次回家过年,她都要面对一场接一场的相亲。"每年回家过年,就要面对一场接一场的相亲。"李智告诉记者,从大前年春节期间只有一两场相亲,到去年春节,李智人都还没回到家中,父母和小姨就陆续给她安排了4个本地男生的"相亲局",其中大都是他们同事或客户的儿子。原本李智也抱着可以"试试"的心态去参加这些相亲,但三番四次下来,她开始发现自己与对方很难聊到一起。"大家的生活方式不同,都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但我又不好拒绝参加。"

更让她感到疲惫的是亲戚们的问候和比较。"那种落差感让人更手足无措。"李智告诉记者,在老家同龄人之中,她是唯一一个独自在外打拼的女孩,每次回老家时,她其实也挺享受帮堂姐妹们"带娃"的过程,但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会时不时让她从理想回归"现实"——过去曾一起聊电视剧、聊恋爱关系的堂姐妹,如今话题却转变成从婆媳关系、家务事、奶粉、尿布、学区房……她越来越感觉自己有些"插不上嘴";过去会被亲戚们夸学习成绩、夸工作单位的自己,从前年开始也变成了大家口中"再过几年就嫁不出去了""眼光不要太高"的姑娘。

03

逃避社交:不想面对繁琐的人情往来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过年回家意味着要面对繁琐的人情往来。走亲访友、参加聚会、派发红包……这些看似传统的习俗,却让许多年轻人感到疲惫。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个人的自由和安静,而不是被迫参与这些社交活动。

王瑶就是其中的一员。去年秋招时,找工作、考公、毕业论文多线并进,让王瑶压力倍增。尽管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来自亲戚们的"关怀"仍然让她感到无奈:"我们瑶瑶可是硕士生,这工作不得排着队找她" "瑶瑶以后月薪两万不要忘记给阿姨买礼物啊"……她觉得,这些问候中没有人真的在意她经历的艰辛,大家都只是热热闹闹地"客套"一通。与其如此,她觉得今年倒不如一个人在广州过年。王瑶告诉记者,她已经计划好了,这个春节假期她就打算好好放松一下,哪怕只是窝在出租屋里看看电影也好。

04

追求自由:享受独立的生活方式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过年不回家并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是一种主动的追求。他们更倾向于享受独立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传统的节日习俗所束缚。他们认为,过年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更是一个放松和充电的机会。

小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春节,她独自一人从西安到南京、苏州、杭州,一边寻找年味一边散心。"我突然发现,旅游过年相比返乡过年,可以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相处,也可以体会到更丰富的年俗文化。"

05

工作因素:职业发展的考虑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过年不回家也是出于职业发展的考虑。他们选择留在工作地加班,或者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的技能。这种选择虽然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九月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她是一名客服销售,选择留在外面是为了存更多的钱。"我已经做好存一些钱就辞去客服销售工作的计划。过年期间加班还有奖金,这与回家相对平和的日子而言更让我有动力。存更多的钱会让我的规划更方便实行。很多时候我已经习惯独处,讨厌一些本来就不是特别熟悉的人询问我的现状,对我提出建议。如果不回家,我的休闲时间由我自己支配,不用大早上串亲戚,不用装作轻松的样子,懒与不懒也与他人无关。我是个恋家的人,刚毕业出来工作不久,去离家很远的城市很忧虑,现在已经渐渐适应。过年回家一趟很麻烦,可能回去以后就不想再出来工作了。"

06

年轻人的选择:多样化的过年方式

面对回家过年的压力,年轻人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适应力。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过年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选择了多样化的过年方式。

旅游过年:寻找不一样的年味

小楚已经连续两年选择旅游过年。去年春节,她独自一人从西安到南京、苏州、杭州,一边寻找年味一边散心。"我突然发现,旅游过年相比返乡过年,可以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相处,也可以体会到更丰富的年俗文化。"今年春节,她计划去潮汕看英歌舞,再去福建找老朋友,体验不一样的年俗文化。

反向过年:把父母接到工作地

对于一些已经在大城市有了较为宽敞的自购住房或租赁住房的年轻人,他们选择将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过年。这种"反向过年"的方式既解决了回家过年的难题,又能享受到与家人团聚的温馨。

湖南小伙郭明伟今年就计划将父母接来广州过年,体验一番"花城看花"的年味。"来广州工作了5年,但还没机会好好逛花市。以往每年春节前花市还没开始我就已经回家,返工之后花市又已经收档。今年听说广州准备了丰富的新年活动,我索性就把父母也接过来过一次广州年。"

留守过年:在工作地寻找温暖

对于那些选择留在工作地过年的人来说,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温暖。有人选择和同事朋友一起过年,有人选择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有人则选择通过网络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小红书上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留守过年经验:"今年过年选择留守,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我们也要好好爱自己呀。要知道,留守过年也要被祝福哦,每一个选择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独自过年的你都无比珍贵。"

城市过年:创造属于自己的年味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在工作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年味。他们可能会邀请同事朋友一起吃年夜饭,可能会去参加当地的春节活动,也可能会通过网络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这种城市过年的方式既保留了传统节日的氛围,又不失现代生活的便利。

07

真实的声音:小红书上的讨论

在小红书上,关于过年不回家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有人分享自己的留守过年经验,有人探讨一个人怎么过才有意义,有人诉说回家过年的压力,也有人为不回家过年找借口。

一位网友写道:"一个人跨年的平静与喜悦,这是我第一次跨年,也是我第一次自己一个人跨年,提前15天预谋好的,独属于自己的仪式感。"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因为种种原因,我今年想一个人过年,把自己还给自己,虽然会寂寞,但精神是自由的。"

还有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往年此时,心早已向着家的方向飞奔。可今年,我决定留年。其实下决定那刻,心里满是纠结。想到不能和家人围坐吃团圆饭,不能听着熟悉的乡音,鼻尖就忍不住发酸。但留下,是为了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给家人更稳的依靠。"

08

结语:理解与尊重

年轻人选择不回家过年,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他们不是不爱家,而是面对现实压力时,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回家过年还是选择其他方式,都应该被理解和尊重。家的含义,从来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份温暖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中有爱,年味就不会缺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