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村乡村振兴的成功秘诀
瓦窑村乡村振兴的成功秘诀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瓦窑村,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正在以"小田变大田"的创新模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这个始建于1962年的村庄,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更打造了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小田变大田":农业现代化的破题之举
瓦窑村的耕地面积达7405.6亩,但长期以来,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瓦窑村积极探索"小田变大田"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地块整合成片,实现规模化经营。
村党支部书记田坤介绍,村支部引导流转撂荒耕地统一给大户种植,让小田变大田,把生产要素从"一盘散沙"握成"一个拳头"。具体做法是:利用800余亩土地资源参股江苏宏日园林发展有限公司用于花木苗圃种植;年后流转街南1000余亩土地,由大户统一进行高效种植;流转350余亩给江苏鑫汇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稻虾养殖;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进徐州洁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高效良种种植。
这一模式带来了显著成效。不仅使种植成本大幅降低,而且不需要青壮年农忙时返乡帮忙,解除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带动年龄大的村民1200余人就近务工,增加年收入1.2万至2万元不等。2024年,瓦窑村集体经济预计增收超150万元。
产业多元化: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瓦窑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
苗圃林木种植成为瓦窑村的一大亮点。全村花卉林木种植面积达到2427亩,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345亩的稻虾立体养殖基地,通过"以渔治碱"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裘皮工艺、电子厂等产业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瓦窑村还大力发展电商产业。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将本地农产品销往全国市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保障
瓦窑村的成功离不开党建引领这一关键因素。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解放思想和集中攻坚,解决了"人散、地散、资金散"的问题。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合作社不仅负责土地流转和高效种植,还承担着深加工、资产盘活等任务,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引进优质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美丽乡村: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走进瓦窑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水泥道路、完善的污水管网和整洁的村容村貌。全村现已实现全区域水泥道路覆盖,饮用水和污水管网铺设完毕,建有3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瓦窑村小街还荣获"美丽宜居乡村"称号。
环境整治和完善各项惠民措施如道路建设、路灯安装、医疗保障等,完成江苏省省级健康村打造工作,成功入选徐州市乡村振兴综合名录村,全体村干部竭尽全力力争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出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瓦窑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产业、组织、环境三个维度的全面突破,瓦窑村不仅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更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这正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