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电梯安全,物业如何保驾护航?
小区电梯安全,物业如何保驾护航?
电梯安全,物业如何守护?
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小区电梯安全的主要管理者,物业公司承担着保障居民乘梯安全的重要责任。那么,物业公司究竟该如何做好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呢?
物业公司的安全管理责任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电梯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物业公司作为电梯使用单位,需要对电梯的安全使用负责。具体来说,物业公司的责任包括: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日常运行与维护保养:定期对电梯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与专业电梯维保公司签订维保合同,确保电梯定期维护保养。
定期检验:按照规定周期组织电梯定期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电梯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整改。
应急处理:制定电梯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日常维护保养要点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发布的《广州市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合同》示范文本(SF-2024-0301)对电梯维保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包括:
重点检查部位:梯级或者踏板安装是否牢固,有无失效、缺失、松动等现象;梯级或者踏板及其缺失、下陷保护等装置(功能)是否正常;扶手带运行速度、扶手带速度监控系统是否正常等。
技术升级:对于使用时间长、配置水平低的电梯,应积极进行技术升级或更新。特别是自动人行道,应加装踏板缺失保护装置或升级控制系统,实现踏板缺失制停功能。
信息公开:应用“96333”等应急处置平台归集故障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和风险研判,定期通报故障典型案例并做好风险防范提示。
应急处理机制与案例
某小区物业管理处在2024年组织了多次电梯困人演练,通过模拟电梯故障导致人员被困的场景,检验了物业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演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发现与报告:被困人员通过电梯内的紧急通话按钮联系物业控制中心,报告被困情况。
初步安抚: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电梯对讲系统安抚被困人员情绪,告知其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启动应急预案:物业立即启动电梯困人应急预案,通知维保单位和专业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现场救援:维保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确认轿厢位置,然后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救援,最终成功解救被困人员。
通过这样的演练,不仅提高了物业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也让业主对物业的应急处理机制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增强了安全感。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具体要求包括:
落实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措施:使用单位要加强电梯使用管理,维保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维护保养。
提升安全技防能力:鼓励对老旧电梯进行技术升级,加装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
强化社会监督与共治:加强信息公开,引导开展电梯保险模式创新试点,优化承保服务内容。
结语
电梯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物业公司作为电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必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同时,也需要业主的配合与支持,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为电梯安全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