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念》揭秘南京六朝古都:长干古城考古发现改写历史
《金陵念》揭秘南京六朝古都:长干古城考古发现改写历史
南京,这座承载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正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重新诠释着自己的辉煌过往。2024年,一部名为《金陵念》的AIGC季播考古纪录片,以创新的AI技术,为我们揭开了长干古城的神秘面纱,将南京的建城史向前推进了600多年。
《金陵念》:AI技术助力考古新发现
《金陵念》是由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国内首档AIGC季播考古纪录片。该片以长干古城的考古发现为主线,运用AI技术,为我们展现了南京3100年前的历史风貌。AI不仅用于后期制作,更在考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预测建模和文物分析,帮助考古学家更高效地进行研究。
长干古城:南京建城史的新起点
2017年,为提升南京城南整体风貌,“西街地块”开发项目启动。由于该地块位于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之一的“长干里古居民区及越城遗址区”范围内,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随即展开考古发掘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一座始建于31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的古城——长干古城,终于重见天日。
西街遗址文化遗存丰富,从西周跨越秦汉、六朝、隋唐、明清直至近现代,共9个地层,时间跨度超过3000年。这里曾是南京最早的“商市中心”,中华门外繁华的西街,便是当时南京城的中轴线。
2024年2月,西街考古遗址工地再曝重磅消息:考古工作者在先前发现的长干古城遗迹东南角发现了梁代御街及国门遗址!御道全长210米,路面宽26米,路沟宽3-6米,北端连接朱雀桥、朱雀门,向南延伸至牛首山。国门门址宽约33米,进深约17米,门墩两边有砖铺排水设施,门道残存铺砖。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建康实录》中的记载,更为研究六朝时期的城市布局提供了宝贵资料。
科技赋能:考古学的革命性突破
AI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研究方式。耶鲁大学的霍莉·拉什梅尔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AI能够通过预测建模、遗址发现和文物分析等方式,帮助考古学家更高效地进行研究。预测建模利用AI算法分析大量数据,以预测考古遗址的可能位置,进而提高挖掘的效率和准确性。AI驱动的遗址发现技术则利用无人机和遥感等先进技术,定位埋藏的结构或文物。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还能在不进行大规模挖掘的情况下保护脆弱的历史遗迹。
历史启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考
长干古城的发现,不仅改写了南京的城市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通过AI等现代科技的应用,我们能够在不破坏遗址的情况下,深入了解历史遗迹,这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这些发现也提醒我们,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保护。
《金陵念》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次考古发现的记录,更是一次科技与历史的完美融合。它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科技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也让我们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