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贤立:中国显微神经外科的开拓者
朱贤立:中国显微神经外科的开拓者
2024年12月22日凌晨,我国著名显微神经外科奠基人朱贤立教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这位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神经外科事业的医学泰斗,不仅开创了我国显微神经外科的先河,更以其卓越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从医之路:从武汉到苏黎世
朱贤立1956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母校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工作。1960年起,他开始兼任神经外科工作,成为我国神经外科领域的先驱。1979年,46岁的朱贤立被派往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师从被誉为全球神经外科“世纪巨人”的国际显微外科大师M.G.Yasargil教授。
在瑞士进修期间,朱贤立几乎天天泡在显微手术实验室苦练基本功,一练就是8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他常常连中餐都顾不上吃。他的勤奋和智慧赢得了导师的赏识,被破例邀请担任助手,并获得了客座院士荣誉称号。
开创中国显微神经外科
1981年回国后,朱贤立全身心投入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中。他领导科室率先在全国开展显微神经外科业务,尤其在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在他的带领下,协和神经外科最早在全国开展了“颅咽管瘤全切除的显微外科技术”,相继有10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推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朱贤立飞遍全国近130座城市,举办学习班、讲学,并带着设备到各地医院施行高难度手术。他还自费购买设备,制作科教片《显微神经外科入门》,帮助更多医生掌握这项先进技术。
医学成就与创新
朱贤立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颅咽管瘤全切除的显微外科技术”和“脑动脉瘤显微外科技术”。这些成果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励,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临床医生,更是一位创新者。他仿制、改进的手术器械多达20多种,其中一些设计还被国际同行采用。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比如将一个2元钱的不锈钢发箍改造成神经剥离器,用铁条和螺栓制作脑牵开器固定架等。
医者仁心
朱贤立常说:“做一个纯粹的好医生是一辈子的事。”他对待患者如同亲人,曾为没钱手术的脑瘤患者募捐,还飞越3200公里到乌鲁木齐为矢状窦脑膜瘤患者手术。他坚持每天晚上7点准时查房,随时准备投入紧急手术。
朱贤立教授的一生,是为医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不仅开创了我国显微神经外科的先河,更以其高尚的医德和卓越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他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工作者,继续为人类健康事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