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亚大村:马帮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俄亚大村:马帮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在四川木里县与云南交界处,有一座被誉为“中国网红第一村”的纳西族古寨——俄亚大村。这里不仅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更是一座活生生的纳西族文化博物馆。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
马帮文化的最后堡垒
俄亚大村依山而建,252户人家的房屋连成一片,形成独特的蜂窝式建筑群。这里保留着最完整的纳西族民俗文化和最原真的古建筑,是迄今为止纳西族民俗文化保留最完整、古建筑保留最原真的地区。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俄亚大村的屋顶上,男人们便牵着马匹出门,女人们则在家中织麻编火草。47座水磨坊在山谷间流淌了500多年,见证了这个古老村落的沧桑岁月。这里的人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
东巴文化的守护者
在俄亚大村,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东巴文字是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而大东巴英扎次里则是这座古村的文化守护者。
今年57岁的英扎次里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东巴,他几乎每天都在制作东巴纸。这种纸张以荛花和苟树枝为原料,经过浸泡、蒸煮、晾晒等多道工序,需要花费六七个小时才能完成。东巴纸具有防虫抗蛀的特性,被誉为“纸寿千年”。
除了造纸,英扎次里还负责主持村里的各种仪式活动,从生老病死到婚丧嫁娶,从节日庆典到占卜祈福。他不仅是一位宗教领袖,更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现代化的双刃剑
随着S463线亚三公路和G277国道的开通,俄亚大村与外界的联系变得紧密。现代化的浪潮给这个古老的村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年轻人开始追求现代生活方式。村子里有168人在做直播,有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传统的东巴文化面临传承危机。英扎次里已经好多年没有收过徒弟,他担心这门传承了千年的文化可能会在他这一代失传。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给古村带来了新的机遇。2025年,当地政府计划投入9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活供水、消防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同时,还规划了5000万元的项目清单,涵盖土司楼修缮、非遗工坊提升、精品民宿建设等。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俄亚大村的村民们并没有选择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为了保护古村的历史风貌,乡政府提出了“修旧如旧”的要求,不允许村民们随意改变房屋形状。同时,还建立了“东巴文化传习所”,让东巴们在此传授文化、展示造纸流程。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年轻人开始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英扎次里的儿媳妇每天下午都会进行直播,向网友们介绍俄亚大村的情况。她还跟着英扎次里学习东巴文字的书写和历史,准备在直播中进行讲解,让更多人了解东巴文化。
未来的方向
俄亚大村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正如一位村民所说:“我们既要让年轻人走出去,也要让他们记得回家的路。”
在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中,俄亚大村正努力寻找自己的道路。这里不仅是纳西族文化的最后堡垒,更是一个展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我们期待着,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能够在现代化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