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米龙祈福:春节民俗文化的传承
福州米龙祈福:春节民俗文化的传承
2025年春节期间,福建福州晋安区的新店古城遗址公园广场上,一条用1000余公斤大米堆成的巨大“龙图腾”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这是晋安区西园村流传千余年的独特民俗活动——米龙祈福,寓意着平安喜乐、增福增寿、财源滚滚,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历史渊源
米龙习俗最早可追溯至中原地区。唐朝末年,王审知率军入闽,十八姓随王,部众多为中原将士。新店镇西园村自古为福州城通向闽东地区的必经之路,交通便利,王审知家族的一支后裔与其部属吴姓和陈姓后裔定居于此,遂将中原故土的米龙习俗带至西园村。目前,米龙习俗主要流传于以晋安区新店镇西园村为中心的福州地区,以及中原地区、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和香港、台湾等地。
活动内容
米龙习俗活动兴办的时机一般选择在春耕和秋收时节,主要活动形式为摆米龙活动。通常用1000斤左右的大米堆出一条巨大的“龙图腾”,活动内容有祭拜先祖、感恩祈福(安龙谢土)、添米增福等六大活动环节。2021年,米龙习俗被列入福州市晋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化内涵
米龙祈福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民俗活动,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纳祥的孝道文化。同时,它还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在现代社会,米龙祈福更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展现福州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现代传承
2025年春节期间,福州米龙祈福活动在新店古城遗址公园盛大举行。活动现场,除了传统的米龙祈福仪式外,还融入了川剧变脸、闽剧、三句半、舞蹈等融合了非遗、民俗元素的节目表演。同时,软木画、同利肉燕制作技艺、地术拳、新店腰鼓等非遗展示和体验活动,也让市民、游客眼花缭乱。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分为非遗闹新春、歌舞启华章、民俗贺新年、市集迎新岁四大板块,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的同时,对一系列珍贵的非遗项目进行集中而深入的宣传和展示,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福州米龙祈福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米龙祈福这一传统民俗活动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福州春节期间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