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肥新趋势:从药物到饮食,专家解读最新研究进展
科学减肥新趋势:从药物到饮食,专家解读最新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发现,科学减肥迎来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展现出显著的减肥效果和多重健康益处;另一方面,限时进食等饮食干预方法也得到临床试验证实。这些新发现为健康体重管理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
科学减肥的新突破
药物减肥:从减重到护肾
近日,医学期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最新研究,证实司美格鲁肽等含有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物不仅能帮助使用者减轻体重,还能降低肾功能恶化、肾衰竭和死于肾病的风险。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使患者出现肾衰竭的风险降低了16%,肾功能恶化风险降低了22%,肾衰竭、肾功能恶化和因肾病死亡的风险合计降低了19%。
值得注意的是,司美格鲁肽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周制剂,能够实现平均17%的体重降幅。不过,医学界人士也提醒,司美格鲁肽等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证,有临床减重需求的肥胖症患者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
饮食干预:限时进食效果显著
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显示,限时进食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法,而且能够改善肥胖者的心血管健康。其中,下午5点后不吃饭(把进食时间窗口限定在早上9点到下午5点这8个小时内)的限时进食模式,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腹部皮下脂肪,优化血糖调节,从而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改善代谢健康。
权威指南:科学管理体重
根据《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日益突出。2018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与2002年的22.8%和7.1%相比大幅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
该指导原则指出,体重管理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个人史、既往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医学检查、运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首选方法,主要包括减少饮食能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等。建议每日减少500~1000千卡或减少30%总能量摄入,同时保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均衡摄入。
纠正误区:科学减重指南
在减肥过程中,很多人会陷入一些误区:
- 光靠运动就能减肥? 错!减肥的基本原理是摄入的总能量小于总消耗,仅靠运动很难达到减肥效果,需要配合科学饮食。
- 不吃主食或晚餐? 错!主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适量摄入不会导致肥胖。过度节食可能导致低血糖、肌肉流失等健康问题。
- 水果热量低,可以多吃? 错!虽然水果热量相对不高,但大多数水果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过量食用也会导致体重增加。
- 轻断食等网红减肥法超有效? 错!这些方法大多方式较为极端,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不建议轻易尝试。
- “减重神器”司美格鲁肽打一针就能“躺瘦”? 错!虽然司美格鲁肽在减重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存在诸多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科学减重的正确方法
- 设定合理目标:从容易改变的习惯开始,比如调整进餐顺序、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等。
- 控制总能量摄入:平衡膳食,减少盐、油、糖的摄入,少吃零食和夜宵,多喝水。
- 合理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避免受伤。可以采用“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的组合。
- 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减肥效果。
科学减重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从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心理支持等多方面入手,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要相信自己能够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