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锂都宜春:锂电产业经济效益揭秘
亚洲锂都宜春:锂电产业经济效益揭秘
宜春市被誉为“亚洲锂都”,近年来凭借丰富的锂资源和先进的提锂技术,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据统计,2023年宜春全市碳酸锂产量达15.89万吨,占国内碳酸锂总产量的34.5%。然而,随着锂价回归正常区间,宜春市正努力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创建绿色矿山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锂电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显著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宜春经开区作为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锂电产业链。目前,园区已涵盖碳酸锂、磷酸铁锂、正负极材料、隔膜、储能系统、消费电池、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六和电子(江西)有限公司年产1亿只新能源薄膜电容器及电子级薄膜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约10亿元。
税收贡献突出
虽然具体税收数据未披露,但作为江西省重点发展的产业,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当地税收的重要来源。2023年,宜春市锂电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不容忽视。
就业带动效应明显
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宜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以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例,其年产15万吨新型高压实磷酸铁锂及配套主材一体化项目,虽然通过智能化改造节省了人工,但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宜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设立,也带动了当地科研人才的就业。
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效应
袁州产业园已基本形成“锂矿开采—锂云母加工—碳酸锂生产—锂电池材料生产—锂离子电池制造—锂电应用—锂电池回收利用”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条。这种产业链协同效应不仅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地方经济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面临挑战
碳酸锂价格下跌
受市场供需失衡影响,碳酸锂价格自2022年底开始持续下跌,目前已击穿了绝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线。这导致宜春大量涉锂企业被迫停产,仍在运营的企业也大幅压减产能。例如,国内大型碳酸锂企业志存锂业,其宜春总部基地的生产线已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环保压力增大
锂云母提锂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锂渣,已成为宜春市亟待解决的环保难题。同时,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
未来发展前景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我省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宜春打造产业发展核心区。具体措施包括对投资10亿元以上且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的锂电重大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宜春市正通过“智改数转”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例如,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6条生产线节省了上百人的人工成本。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储能需求的不断增加,锂电新能源产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宜春市依托丰富的锂矿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