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尔山红石林景区:全球唯一寒武纪红色碳酸岩石林
腊尔山红石林景区:全球唯一寒武纪红色碳酸岩石林
腊尔山红石林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是全球唯一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岩石林景区。这片独特的地质奇观由第三纪(大约6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形成,主要由碳酸岩、叶层岩、泥岩、沙岩等多种岩石组成,属于世界罕见的“宝塔型”红石林。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腊尔山红石林景区位于武陵山山脉的黔湘交界处腊尔山主峰,在盘石镇境内,景区覆盖当造村、仁广村、过洲村、十八箭村,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理位置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
地质
国际岩溶地质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袁道先院士初步认定,红石林是由第三纪(大约6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形成,即由于地壳运动、暴雨和干旱的相互交替,产生地质演变后,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顶上形成的特殊岩石层。它主要由碳酸岩、叶层岩、泥岩、沙岩等多种岩石组成,成份为硅、钙、铁等多种矿物质元素,有别于美国犹他州等地的红石林,属于世界罕见的“宝塔型“红石林。
地形地貌
腊尔山红石林山体,石与石相接,块与块相连,体积宏大,造型独特,红石林形态各异,漫山遍野的矮簇生马鞭草,当地低矮灌木丛生,未见有高大乔木,更无大片森林,且与呈现出来的红石林山体类似的凸耸小山包连绵起伏,在百余平方公里的腊尔山上,蕴藏着更加庞大的红石林山体。
历史沿革
腊尔山红石林,其岩石形成历史约4.8亿年,属地为史上所称的扬子古海,海底沉积了大量混合泥沙的碳酸盐物质,经地壳运动和侵蚀、溶蚀作用,形成了这片地质奇观。
2015年9月,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盘石镇当造村按照“农旅一体化”发展战略,准备打造万亩红枫景区,希望以景观扶贫的方式,实现村民脱贫致富。在种植红枫的过程中,不断有大块突兀俊秀的层状红色巨石显现。经过人工简单的刨挖与清理,一座面积约1500亩的红石林山体显现。红色的石林处于铜仁腊尔山的松桃与湖南相邻主峰的左侧,这里的红石林,面积有近万亩。腊尔山的红石林,有着特殊形成的历史故事,形成的特殊岩石层,为景区开发旅游,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主要景观
截至2020年,红石林是全球唯一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岩石林景区,腊尔山红石林属第三纪的地质变化形成,是世界少有的红石林,对地质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等多门科学研究都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走进腊尔山景区,会看到一片“宝塔型“红石林巍然耸立于海拔1200米的山巅。
游客可在腊尔山红石林观赏并触摸石壁,到冬天时,可观赏山上雪白的冬景,以及在冰雪覆盖下,展现了不同以往的姿态的石林。
冬天的红石林
开发
截至2020年,已开发的红石林面积1000余亩,栽种红枫苗10万余株。到2021年时,松桃这片红石林按照5A景区标准开发建设。
旅游信息
景区全天开放,免收门票。
交通信息
从松桃城南客运总站到S304,行驶200米;左转,进入S304,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七星大道,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长乐大道,行驶250米;进入环岛,从长乐大道到S201,行驶360米;直行,进入S201,行驶22.4公里;右转,从S201到腊尔山,行驶3.6公里到达腊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