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最新动态:专家警告南海海槽大地震风险
日本地震最新动态:专家警告南海海槽大地震风险
2025年1月14日,日本九州地区宫崎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地震导致九州新干线部分线路一度停运,部分地区出现停电情况。据日本媒体报道,地震还造成一些居民受伤,其中鹿儿岛县一名高龄女性在尝试打开窗户时跌倒,大分县一名50多岁的男性从楼梯上摔下。
此次地震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南海海槽地震的关注。南海海槽是日本最令人担忧的地震带之一,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2024年8月,日本首次发出南海海槽“巨大地震”警报,虽然最终并未发生大地震,但这一预警系统显示了日本对南海海槽地震的重视。
南海海槽地震是日本最担心的地震之一,历史上曾造成重大灾害。1707 年,南海海槽全长600公里的断裂造成日本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大地震,随后富士山喷发。这些所谓的"特大地壳"地震,往往每隔一百年左右发生一次,而且通常是连续两次发生:最近一次是在 1944 年和 1946 年。
专家称未来30年内,有70至80%机率会在海槽沿线某处发生8级或9级地震,最严重会导致数十万人死亡、数万亿美元损失。地质学家布拉德利(Kyle Bradley)和哈伯德(Judith A Hubbard)认为,这一预计已久的事件是"大地震'的最初定义"。
尽管地震预警系统存在争议,但日本政府和民众都对此高度重视。日本气象厅表示:“发生新的大地震机率比平常高,但这不表示一定会发生大地震。”首相岸田文雄也宣布取消出访计划,以“确保我们的准备工作和通讯正常”。
东京大学地震学荣誉教授盖勒(Robert Geller)认为地震无法预测,他告诉BBC,当局发出的警告”几乎与科学无关”。他认为,虽然地震是已知的“群集现象”,但无法事先判断地震是前震还是馀震。
面对地震风险,专家建议民众做好日常准备,包括储备一周的水和罐头食物,准备手电筒电池等应急物资。同时,日本政府也在不断完善地震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以提高灾害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