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史前巨兽最后的栖息地,在广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史前巨兽最后的栖息地,在广西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30A066A400

2024年1月,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颖奇研究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史前巨兽——步氏巨猿的绝灭之谜。

这种有史以来最大的灵长类动物,曾经成群结队地漫步于中国南方的喀斯特地区,并在中国生存了大约200万年。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从遗传学、基因学、人类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等各个领域,对巨猿牙齿化石里隐藏的蛛丝马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通过严谨的测年,研究人员发现步氏巨猿从230万年前便生活于中国南方地区,并于22万年前绝灭。

关于巨猿绝灭的原因,始终是古生物学中令人难以索解的谜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张颖奇研究团队,与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等地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展了一项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一国际科研团队,自2015年起,在广西崇左地区以及乐业一带的岩溶地区,进行了“地毯式”的洞穴调查。他们一共调查了数百处洞穴,又挑选了其中22处洞穴,并从中提取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科学家们选择与巨猿共生的动物物种,并分析了这些动物牙釉质中不同氧和碳同位素的比例,与巨猿的牙齿牙釉质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对牙齿的这种稳定同位素的分析,基于目前的研究,科研人员推测步氏巨猿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所以它们的龋齿率比较高。

巨猿消失的时间进程曾是最大的谜团之一。此前专家推测,步氏巨猿之所以灭绝是因为它们偏好的森林栖息地变少了,但20世纪发现的巨猿化石缺少准确的测年信息,无法验证这一猜想,而且与步氏巨猿同期存在的其它猿类的幸存,使得这一谜团更加扑朔难解,因此,在这项研究中,测年结果尤其重要。研究团队把六种独立测年技术应用于含化石堆积物和化石本身,总共获得了157个放射性测年结果。通过这157个测年的数据,研究人员把步氏巨猿绝灭的时间窗口,锁定在29.5万—21.5万年前。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孢粉分析、动物群分析、同位素分析以及微量元素等8个方面的分析,恢复了步氏巨猿绝灭前后的环境,以及步氏巨猿绝灭前后它摄食行为的变化。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颖奇介绍:在200多万年前的时候,当时的环境是以茂密的森林为主,有丰富的食物,从70万年前左右开始的时候,整个森林的植物群落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导致步氏巨猿所偏好的那些植物变得越来越少了,步氏巨猿的体型却变得越来越大。

张颖奇推测,距今70万年—30万年的过渡期,因为气候季节性增强,非木本植物占比逐渐增加,环境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巨猿吃得越来越粗糙,营养不足,只能拼命进食,导致体重失控。这也可能反过来加剧食物资源短缺,最终加速灭绝进程。

由于身形庞大如斯,巨猿只能在地上移动,它们的行动距离也因此受到了限制,于是最大程度地依赖于细小的树枝、树皮和其它尚能获取的难啃食物,但这些都不足以维生。而体型越来越小的其它灵长类动物,比如红毛猩猩的古代近亲猩猩魏氏亚种改变了饮食结构,开始依靠更容易获取的纤维食物,于是它们幸运地存活了下来。

大约21.5万年前,最后一头高大雄伟的巨猿,在孤独和饥寒交迫中闭上了双眼,一段延续了200万年的传奇,从此消失……

步氏巨猿的故事,是自然选择的残酷篇章,也是物种演化的生动案例。如今,它们最后的避难所,是世界濒危、中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白头叶猴的栖息地,这里是我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多年来,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和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一直在这片土地耕耘。

在科研人员看来,对历史上灭绝事件原因的探索,将为人类理解过去乃至将来,灵长类动物的生存韧性以及其他大型动物的命运提供新的起点和启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