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产在上海的沉浮录:从市场开拓到央国企夹缝求生
中原地产在上海的沉浮录:从市场开拓到央国企夹缝求生
1998年,中原地产以上海为立足点,开启了其在华东地区的扩张之路。彼时的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中原地产凭借其专业的房地产代理服务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迅速在上海站稳脚跟,并逐步将业务拓展至整个华东地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以中原地产为代表的港资背景企业主导的市场,如今已演变为央国企和本土民企的天下。
央国企的崛起
近年来,央国企逐渐成为上海楼市的主力。2024年1-10月,上海房地产销售业绩TOP20企业中,销售额前5名均为央国企。其中,中海地产以464.10亿元的销售额拔得头筹,招商蛇口和保利发展分别以238.39亿元和223.93亿元紧随其后。在拿地榜上,央国企同样表现抢眼,国贸地产、招商蛇口和保利发展位列前三。
民企的突围
尽管央国企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一些实力雄厚的民企也开始崭露头角。以宸嘉发展为例,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年轻房企,凭借其在高端住宅市场的精良品质和精准定位,迅速在上海市场打开局面。2024年6月,宸嘉发展旗下位于普陀区长风社区的项目宸嘉·嘉佰道开盘,1000组客户抢购422套房源,仅2小时就全部售罄,总销售额达61.78亿元。在2024年1-9月上海房企全口径金额排行榜中,宸嘉发展以59.77亿元位列第23位。
市场环境的变化
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折射出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房企投资趋势也在近些年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总体的拿地和投资规模出现下降,另一方面,其投资区域也向“高能级”的一二线城市收缩,尤其是一线城市。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百强房企新增货值为1.53万亿元,同比下降41%;拿地金额为7127亿元,同比下降42.1%。与2020年同期的高点相比,百强房企拿地金额降幅达到了80%。
政策影响
在稳楼市政策推动下,近几个月来,上海房地产市场表现平稳。据上海中原地产的统计,10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64.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9.8%,同比增加14.4%。分析人士指出,若上海市场能维持现有的走势,将有助于央国企消化库存。
城市更新与存量市场
随着传统房地产开发的利润不断摊薄,以及市场复苏的态势尚未真正确立,房企正在通过其他渠道切入上海楼市,并维持在上海市场的地位。其中,入局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存量市场成为路径之一。2024年,上海在建在售的风貌别墅多达41个,包括瑞安集团、中海地产、嘉里集团、绿城中国等等均有参建风貌别墅。上海一名房企人士指出,由于竞争激烈,房企在公开市场拿地的难度相对较大,通过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则可以获取一些核心地段的土地。他表示,从投入产出比看,尽管城市更新不一定能达到利益最大化,但却也不失为维持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
结语
中原地产在上海的沉浮,见证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迁。从最初的市场开拓者到如今在央国企和民企夹缝中求生存,中原地产的遭遇折射出整个行业的洗牌与重构。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变化和行业格局的不断调整,中原地产在上海的发展之路将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