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范仲淹笔下的“喜气洋洋”:超越个人得失的豁达境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范仲淹笔下的“喜气洋洋”:超越个人得失的豁达境界

引用
搜狐
6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32808877_121025865
2.
https://www.sohu.com/a/811122387_161835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44KMLQ0552WBS6.html
4.
https://www.sohu.com/a/780598517_121124791
5.
https://m.fx361.cc/news/2024/0628/24433483.html
6.
https://afterschool.com.hk/blog/312-dse-%E4%B8%AD%E6%96%87-%E5%B2%B3%E9%99%BD%E6%A8%93%E8%A8%98-%E8%AA%9E%E8%AD%AF/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其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一句,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然而,范仲淹笔下的“喜气洋洋”并非简单的快乐,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人生境界。

01

创作背景:未登岳阳楼的想象之作

庆历六年(1046年)秋天,范仲淹在河南邓州的花洲书院,收到了好友滕子京从岳州(今湖南岳阳)寄来的《洞庭晚秋图》和一封邀请函,请求他为重修的岳阳楼撰写一篇记文。尽管范仲淹一生从未亲临岳阳楼,但他凭借丰富的学识和非凡的想象力,仅凭一幅画就创作出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名篇。

02

洞庭湖的悲喜二境

文章中,范仲淹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霪雨霏霏时的阴郁与春和景明时的明媚。这两种景象引发了迁客骚人不同的感情:在恶劣天气中感到悲伤,在晴朗天气中则喜气洋洋。然而,范仲淹并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悲喜情感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03

超越个人得失的“喜”

范仲淹笔下的“喜气洋洋”并非简单的快乐,而是超越个人得失的豁达心境。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外界环境和自身遭遇的影响,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这种境界,正是范仲淹对自己人生的写照。

0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为庆历新政的倡导者,范仲淹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使得他在面对个人的荣辱得失时,能够保持超然的态度。他的“喜”不再是个人的喜,而是与天下苍生的喜乐紧密相连。

范仲淹的一生,是对“喜气洋洋”最好的诠释。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哲学,成为了后世士人的典范。《岳阳楼记》中的“喜气洋洋”,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