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狂飙》里的包拯,你认得出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狂飙》里的包拯,你认得出吗?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2917318_121289236
2.
https://www.sohu.com/a/821394373_121107000
3.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65453091990643227.html
4.
https://m.sohu.com/a/783707960_120032292/?pvid=000115_3w_a
5.
https://www.tv-8.com/juqing/AgHxGu_38.htm
6.
http://m.3233.cn/n/g719-187484.html
7.
http://m.3233.cn/n/1z82-180801.html
8.
http://www.sengpou.com/news_detail.php?news_id=13396&element_index=4
9.
https://www.ah.chinanews.com.cn/news/2024/1029/331046.shtml

近年来,随着《狂飙》等热门影视剧的播出,包拯这一历史人物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在剧中,包拯被塑造成一位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清官形象,深受观众喜爱。然而,当我们回望历史,会发现真实的包拯与影视剧中的形象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少差异。

01

历史上的包拯:清廉自守的名臣

包拯,字希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他出生于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的后人。包拯的父亲包令仪是一位诚实正直的读书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包拯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包拯23岁中进士后,却因孝亲辞官在家侍奉十年。再次为官后,他始终坚持清廉自守。在端州知州任上,当地砚工为感谢其清廉,特意制作端砚相赠,包拯却当即将砚台抛入大海,以示清白。他还立下严格家训:“为官不廉者,逐出家门,生不入宗祠,死不入家冢!”

1973年,合肥包氏家族墓地的考古发掘结果令人震撼:包拯及其家族成员的墓葬中几乎找不到任何贵重陪葬品,只有大量刻有包氏先祖事迹和清廉品德的墓志铭。这一发现有力地印证了包拯生前清廉自守的高尚品格。

02

影视剧中的包拯:从历史到艺术的演变

包拯的形象在历代影视作品中经历了显著的演变。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这部剧在两岸掀起了一阵“包青天热潮”。随后,以包拯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如《少年包青天》《凌云壮志包青天》等。

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包拯的形象逐渐从历史走向艺术化。他被赋予了更多传奇色彩,如“黑脸”形象就是京剧舞台脸谱化的结果。这种艺术化的处理,使得包拯的形象更加鲜明,也更容易被观众记住。

03

包拯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包拯的清廉公正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更随着华人迁徙传播至世界各地。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地,都建有包公庙,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包公祭祀和纪念活动。

在台湾,包公文化更是深入民间。云林县四湖乡的包公庙被誉为“包公祖庙”,每年农历七月初十都会举行盛大的“阎罗天子千秋庆典”。包公庙还被编入乡土教材,成为培养学生爱护乡土情怀的重要载体。

包拯,这位历史上的清廉名臣,通过艺术的加工和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在当代社会,清廉公正永远是人们心中不变的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