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遇上数字化,千年戏曲展新颜
“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遇上数字化,千年戏曲展新颜
12月20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浙风古韵”浙江传统戏剧音乐曲牌数字应用,以数字化手段为传统戏剧插上科技翅膀。该应用围绕浙江18个剧种、58个省级以上传统戏剧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累计归集传统戏剧音乐曲牌2909条,视频3403条,实现“一屏看全局,一键达预览,一触品经典”的便捷化检索。
此次推出的数字应用是2024“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从12月20日持续至25日,以“1+1+4”模式打造浙江腔调的戏剧视听盛宴:即一个数字应用、一场交流活动和四场专场展演。其中,昆剧专场、长三角戏剧专场等演出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中国首家区域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览空间约1.5万平方米。馆内以“一条逻辑主线+三个文化空间+若干互动体验”为设计思路,将最能体现地域性特征的非遗项目有序组合,生动呈现浙江非遗文化生态的完整样貌。
在展陈布置上,浙江省非遗馆以浙江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主要依托,将基本陈列划分为“口传·印记”“手艺·生活”“身心·智慧”“仪庆·精神”“演绎·风韵”五大板块。其中,“大船”“古戏台”等标志性展项备受观众好评。馆内筹集展出的1022件(套)展品,每一件背后都凝聚着非遗传承人的心血与智慧。
浙江省非遗馆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其功能定位,建筑面积的43%用于展陈、教育。馆内常态性展演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包括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体育和杂技等。同时,非遗体验活动和系列研学课程也深受观众欢迎。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浙江省非遗馆馆长郭艺表示,非遗馆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力量,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我们很多支持。未来,非遗馆还将分层级展示不同内容,细化文化服务内容,针对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设计差异化内容,不断产出文化内容,让观众感到常来常新。
此次“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和数字应用的推出,不仅展现了浙江传统戏剧的丰富内涵,更体现了数字化时代非遗保护的新思路。通过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浙江传统戏剧正以全新姿态焕发生机,为观众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