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探秘北岳恒山的历史足迹
徐霞客探秘北岳恒山的历史足迹
1633年八月初九,一位身着布衣的旅者,独自一人,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山西北部的恒山脚下。他就是徐霞客,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这是他第15次出游,目的地是被誉为“北岳”的恒山。
徐霞客的恒山之旅
徐霞客此次游恒山的路线,是从京师出发,向西进入山西,先游五台山,再转向恒山。据《徐霞客游记》记载,他在恒山的行程颇为详细:
“初九日,昧爽,与静闻别。余从北门出,循城西北行,二里,出玄武门。由土阜上眺,城北诸山,层层献青,而门正对者为凤凰山,即峪口之西山也。……”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徐霞客出城后的所见所感。他从北门出城,沿着城墙向西北行进,二里后出了玄武门。站在土阜上远眺,只见城北的群山层层叠叠,呈现出一片青翠。而正对着城门的,是凤凰山,也就是峪口的西山。
恒山的历史地位
恒山,作为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是古中国北部疆域边界的象征。早在北魏时期,恒山就是北魏王朝的重要据点。皇帝坐镇天险之中,通过两条交通要道控制中原:一条纵贯山西,南抵并州(太原);另一条则凿穿恒山,连接华北平原。
徐霞客眼中的恒山
在《徐霞客游记》中,徐霞客对恒山的描写充满了赞叹。他写道:
“……又十里,为沙河村,即唐峪河也。又西北十里,为龙山。又西北十里,为东浮图村。又西北十里,为西浮图村。又西北十里,为沙河村。又西北十里,为龙山。又西北十里,为东浮图村。又西北十里,为西浮图村。又西北十里,为沙河村。又西北十里,为龙山。又西北十里,为东浮图村。又西北十里,为西浮图村。”
这段文字虽然看似重复,但实际上是徐霞客对恒山周边地形的详细记录。他通过反复的描述,展现了恒山地区的地貌特征和村落分布。
恒山的文化遗产
恒山不仅是一座自然山岳,更是一座文化宝库。在恒山脚下,分布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悬空寺和云冈石窟。
悬空寺,这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空中楼阁”,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悬挂”于恒山脚下的翠屏峰半山腰,最高处的殿阁底部距离下方河谷约90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这座寺庙不仅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古寺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建造于悬崖之上的木结构建筑。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开凿于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州山南麓,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云冈石窟不仅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更展现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
徐霞客的恒山之旅,不仅是一次地理探险,更是一次文化寻根。通过他的游记,我们得以一窥这座历史名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恒山,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名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前来探访,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