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微信撤回消息:社恐救星还是社交绊脚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微信撤回消息:社恐救星还是社交绊脚石?

引用
36氪
10
来源
1.
https://36kr.com/p/2753216450974338
2.
https://weixin.qq.com/readtemplate?&t=page/agreement/personal_account&lang=zh_CN
3.
https://www.sohu.com/a/828412925_121798711
4.
https://www.sohu.com/a/837268367_120991886
5.
https://www.sohu.com/a/775022755_404517
6.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4/01/content_26070734.htm
7.
https://www.sohu.com/a/823357691_121798711
8.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1344623
9.
https://hrss.ah.gov.cn/zxzx/ztzl/gjwlaqxcz/zcfg/80752012.html
10.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4618

在微信时代,"撤回消息"这个功能恐怕是很多人的救命稻草。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社交焦虑症(简称"社恐")的人来说,这个功能简直就是"社死"时刻的救星。但是,这个功能真的能让我们在社交中高枕无忧吗?

01

从"手滑党"的福音到"社恐"的救星

早在2014年,微信就推出了"消息撤回"功能,当时可是拯救了不少"手滑党"。想象一下,当你不小心把"我喜欢你"发成了"我恨你"时,这个功能简直就是及时雨。2017年,微信又贴心地增加了"重新编辑"的功能,让你有机会把"今晚吃啥"改成"今晚吃啥好"。

目前,微信的撤回功能已经相当完善:文字、语音、表情包等常规消息2分钟内可撤回,而文件类消息更是有3小时的"后悔期"。这个功能对于社恐人群来说,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它给了我们一个纠错的机会,让我们在社交中多了一份安全感。

02

"撤回"成瘾:社恐的新烦恼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个原本用来救急的功能,现在却成了某些人的"社交依赖"。有些人甚至养成了"先发后撤"的习惯,生怕说错一句话。这种过度依赖撤回功能的行为,反而可能引发新的社交问题。

03

撤回之后:猜疑与焦虑的开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在聊天时看到"对方撤回了一条消息"的提示时,心里是不是会忍不住好奇:他刚刚说了什么?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种猜疑心理,恐怕是撤回功能带来的最大副作用。

而且,过度使用撤回功能还可能影响沟通效率。试想一下,如果每次说话都要"三思而后撤",那聊天岂不是要变成"龟速模式"?长此以往,不仅会让人感到疲惫,还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

04

别的社交软件都是怎么做的?

说到这,你可能会好奇:其他社交软件有没有类似的功能呢?答案是:有,但各有不同。

比如,WhatsApp允许用户在消息发出后1小时内撤回,但会显示"这条消息已被删除"的提示。而Telegram则更"豪气",允许用户在24小时内撤回消息,但同样会留下撤回痕迹。相比之下,微信的撤回功能算是比较"低调"的了。

05

如何优雅地使用撤回功能?

  1. 不要过度依赖:记住,撤回功能只是个"备胎",不是"正室"。在发送消息前,还是要多思考一下,避免频繁出错。

  2. 学会坦诚沟通:如果真的发错了消息,不妨大方承认。有时候,坦诚比遮遮掩掩更能赢得对方的好感。

  3. 把握好时机:撤回消息要趁早,时间久了不仅撤不回,还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

  4. 不要滥用:不要把撤回功能当成"后悔药",动不动就撤回。这样不仅显得你不够自信,还可能让对方感到厌烦。

06

结语

微信的撤回消息功能,就像是社交中的"橡皮擦"。它能擦掉我们的小失误,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过度依赖这个功能,反而可能带来新的困扰。所以,下次在你想要撤回消息之前,不妨先深呼吸,想想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记住,真实的自己才是最可爱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